當數千畝冬小麥都割完打好曬幹裝進倉庫中去,沒日沒夜忙搶收的佃農們才算鬆了口氣。汪管事和戶部劉尚書,帶著戶部分管農事的官員,迫不及待地開始計算冬小麥的產量。

    劉尚書激動得渾身都顫抖起來,七百斤!!平均畝產居然達到了七百斤,比去年唐古的產量,還要高上一個台階。在這個平均畝產隻有二三百斤的時代,七百斤的產量簡直是不敢想象的神話!!

    當產量統計好呈到皇上的禦案上時,唐古那邊的畝產也統計出來,跟皇莊沒多大區別。不過,小草去年在收割的時候,讓人挑選了一些特別大的麥穗,種了幾畝地。那塊地上的冬小麥,麥穗比正常的麥穗要大上三分之一,產量創造了九百斤的奇跡!

    朝堂之上,皇上舉著一個飽滿又碩大的麥穗,激動地對文武百官道:“看到了沒有,這就是畝產九百斤的麥穗,如果用它作為種子的話,產量絕對不會差到哪兒去的!試想一下,如果北方所有的小麥,都達到這樣的產量,我們大明還會有饑民嗎?還會有人食不果腹嗎?還會有人因活不下去落草成寇嗎??大明的百姓何愁不安居樂業,大明的江山何愁不穩固如山?金安縣主,果然是朕的能臣。現在眾位愛卿,還覺得朕封一個小丫頭為官是擾亂超綱嗎?眾位愛卿,還覺得女子為官是牝雞司晨嗎?”

    朝堂之上一片寂靜,當初那些強烈反對餘小草為官的大臣,頭垂得低低的,感覺自己的臉被打得啪啪響!皇上向來任人唯賢,當初也是頂著半個朝堂的反對,硬是獨斷地把出身農家的小農女給提拔上去,才不至於埋沒一個農事方麵的奇才!!

    皇上登基後,為了節省國庫開支,皇宮一直沿用前朝的,有些偏僻的宮殿都荒廢了,也舍不得拿銀子去修繕。為了不勞民傷財,就連三年一次的選秀都取消了,後宮連皇後一塊兒,不超過十位主子!皇上、皇後的千秋萬壽,都能簡就簡,所費不超過千兩銀子,還不如一介豪商的壽辰呢。

    皇家這麽節儉自然是因為國庫不豐。皇上登基近十年來,勤政愛民,鼓勵墾荒,重視農耕,賦稅更是一減再減,給了飽受戰亂災禍之苦的百姓以喘息的機會。即便這樣,很多地方的民眾依然填不飽肚子。歸根結底,糧食的產量太低了!一年忙到頭,交了地畝租子後,剩下的隻能勉強果腹,一有個天災人禍的,沒有餘糧不得餓肚子咋滴。

    如果畝產提高了三倍甚至四倍,即便是租田種的佃戶,交了租子以後,剩下的都吃用不完。民富則國安,這不正是統治者所追求的嗎?朝堂上的百官,武將定國,文臣治國,可真正能夠安國的,卻恰恰是一個大家都一直沒能看得起的小丫頭!!

    現在,眾位大臣真是不服不行!小餘大人用她超凡的能力,贏得了文武百官的認可,也漸漸為百姓所熟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