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到了秋收時節。朱俊陽跟著餘海父女又來到了餘家的莊子上,莊子後麵小山上的草木開始漸漸轉黃,偶爾一兩株楓樹,在金黃翠綠之中顯示出它耀眼的風采。地裏的豆莢金黃,飽脹得仿佛要被撐破肚皮似的,田裏收割的佃農們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莊頭王茂才臉上掛著發自內心的的笑容,陪在東家父女身邊,解釋道:“往年我們也種過大豆,結出來的豆莢隻跟拇指差不多長短,今年的豆莢比中指還長,而且豆粒比剩的種子要大上一圈。保守估計,這大豆畝產要比往年翻一番!”

    種大豆雖然餘小草並沒有刻意去給佃農們育種,可夏天的時候雨水不算很多,勤勞的佃農們怕黃豆減產自家受損失,同時也怕東家對他們能力產生懷疑明年不佃給他們地種了,都卯足了勁兒地伺候莊稼,挑水澆地除草捉蟲,做起事來一絲不苟。井水裏有靈氣,澆灌出來的大豆自然產量比較高。

    在地裏奮鬥了四五天,家家的大豆都顆粒歸倉。過秤一稱,最好的人家畝產竟然達到了四百斤!黃豆的產量低,是莊戶人家不願意種的主要原因,往年最好的時候畝產才不過一百六七十斤。可現在,產量何止翻了一番啊!最差的人家,畝產也達到了三百斤左右!跟小麥的產量差不多了!!

    本來對東家女兒要求種黃豆不看好的佃農,此時心服口服。跟著新東家後,除了第一年的災年,春季和秋季都獲得了大豐收。佃農們覺得是東家的氣運旺,所以帶動了莊子的運勢。以後跟著東家,絕對能吃飽穿暖奔小康……

    朱俊陽買的田地,離餘家的莊子不太遠。他準備秋收後,把田地換到跟餘家相挨著,這樣餘小草幫他照顧起來,就方便多了!是的,陽郡王對種田幾乎一竅不通,他讓派過來的管事,有什麽事就去請教餘家父女,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櫃。

    就如收過玉米之後,陽郡王就跑京城去報告好消息去了,那八百多畝地的耕種播種管理……都是管事的和餘小草共同決定的。有餘小草在,他肯定放心,他的地產量也絕不會低了!朱俊陽就是有這樣的信心。

    果不其然,這八百多畝地平均畝產三百多斤,說出去估計沒人能信!他讓管事的做好詳細的記錄,自己整理成折子,讓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城。

    姓楊的老狗,你不是說玉米的豐收跟餘家跟餘小草沒有關係嗎?馬上用數據打你的臉!畝產三百多斤的黃豆,你見過嗎?京城皇莊上也種了幾十畝黃豆,產量要是能比得上爺買的八百畝地,老子郡王的封號拱手相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