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李氏對上的那媳婦,也看不慣熊氏的作風,站起身來準備走人:“說這麽多幹啥?人家送誰是人家的事,說再多也輪不到咱們頭上。我去幫我們當家的去挖海腸,一天下來也能賺些買鹽的錢呢!總比坐在這兒等天上掉餡餅的好!”

    餘海一家不知道自己被人叨咕了,興衝衝地趕著馬車一路往西山村而去。路上幾乎看不到一個行人,能找到門路做工的,已經出工去了,找不到門路的都在家貓著,盡量少活動能少消耗點糧食。

    一家人出發比較晚,馬車拉著幾百斤糧食走得也不快。西山村、東山村一字之差,差別可就大了!首先,西山村沒有哪個王府在這建別院,替他們修路。因而下了官道之後,有段路走起來坑坑窪窪的,可費事了。

    另外,西山村不臨海,不像東山村的村民,能夠在閑暇時候趕些海貨換錢。不過,西山村的良田比較多,除了在山上開荒的地種番薯外,其他都種上了小麥。

    這次蝗災,西山村損失可大了。小麥再過不久就能收割了,全被糟瘟的蝗蟲給糟蹋了。番薯埋在地下,多少還能收點兒回來。

    柳家有十來畝良田,種的小麥顆粒無收。就五畝山地種了番薯。災前聽到餘家傳過來的消息後,柳家三兄弟在老爹的帶領下,把番薯全部搶收回家,又連天加夜地割了幾畝地的麥子。雖說麥子未曾成熟,可畢竟正在灌漿後期,青麥用火烤烤,然後搓出麥粒來,也能當糧食的。

    餘海一家四口趕著馬車到柳家門口的時候,一家老小都坐在院子裏搓麥子呢!

    “爹——”看著老爹頭上白發又多了不少,柳氏的鼻子一酸,忍不住喊了一聲。

    小草三舅舅柳浩的兒子,十三歲的柳誌民抬起頭來,驚訝地喊了一聲:“小姑!爺爺,小姑來了!!”

    柳存金抬起頭來,看到閨女眼圈紅紅地站在門口,忙站起身子迎過來道:“雲丫頭,你咋來啦?是不是糧食不夠吃的了?咱家收了不少青麥,你帶些回去救救急吧!”

    柳氏聽了,眼淚刷刷地就出來了。她是家中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女兒,從小就被爹娘偏愛,上麵又有三個哥哥寵著,出嫁前一直都活得無憂無慮的。

    出嫁的時候,家中陪送了不少東西,都被張氏給沒收了,說是沒分家她給保管著,打那以後,她再也沒見過自己的嫁妝。

    出嫁後,她的日子難過,偶爾會跟娘家訴訴苦。娘家人多地少過得也不寬裕,可每年都會從牙縫裏省些銀子和糧食給她送去。可惜她不爭氣,銀子糧食都被張氏給哄了去。

    剛分家那會兒,是她家最困難的時候,也是年邁的爹娘,帶著娘家哥哥嫂子們,幫著修房子,送糧食,給她銀子置辦日用品,讓她們家熬過最困難的時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