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海重重地吸了兩口氣,把自己編好的故事,磕磕巴巴地講出來:“我在西山下挑水,看到一隻渾身雪白的麋鹿,便想著能不能把它抓住,改善改善夥食。誰知追到半山腰,遇到一位頭發胡子全白了的老者。這隻麋鹿居然是他的坐騎。老者告訴我,兩日後會有一場災難降臨在咱們唐古一帶。我又追問了一句,他才高深莫測地說,這場災難是百年難遇的蝗災。他不忍心看到生靈塗炭,才讓麋鹿把我引過去,告訴了我這個消息。村長,您看這事靠譜不?”

    餘海果然跟餘小草是親父女啊,都是編故事的一把好手。

    村長在院子裏焦急地來回轉悠了幾圈。他知道餘海的為人,不會拿這種事情開玩笑的。要是真如那白胡子老者所言,蝗災降臨的話,那他們春季作物可就別指望收獲了!

    東山村土地貧瘠,多是不適合農作物生長的沙土地。可村裏種田的人家並不少,大多種的都是番薯這種高產的作物。距離番薯收獲,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現在不能等到那時候了,能收多少是多少吧!

    村長敲響的警鍾,把全村人召集起來,把餘海的“遭遇”重複給村民們聽。最後,他道:“以餘海的為人,他肯定不會拿這等大事忽悠全村人。至於那白胡子老者說的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若真如他所言,咱們現在立馬去搶收。雖說番薯會減產不少,總比全都喂蝗蟲了強!現在征求你們的意見,願意相信的就搶收,不相信的隨你們!大家要想好了,蝗災過後顆粒無收,半年的心血可都要白瞎了!”

    餘海目前在村裏的公信力,僅次於村長。絕大多數東山村村民,都表示信服,當即回到家中拿了農具去地裏收番薯去了。村長叮囑大家,收番薯的時候,把番薯秧也收回來,饑荒的時候也能當糧食的。

    家裏沒有地的,著急慌忙地去把自家園子裏種的菜搶收起來,存在地窖裏。家中是草房子的,也忙著囤積稻草,等蝗災之後修繕房子。

    也有些不太相信的,想要觀望觀望。譬如張氏,她家菜園子裏,有好些菜沒長成呢,現在收了虧大了。萬一餘海遇到的白胡子老頭不靠譜,那這些菜苗不都敗活了嗎?

    存在僥幸心裏的張氏,隻把那些成熟的蔬菜收了,菜地裏還留了一小半的菜苗。餘大山提出,去鎮上買些糧食過來屯著。萬一真發生蝗災了,到時候糧價肯定一路飆升。

    張氏覺得大伏天,糧食容易生蟲子,便隻給了餘大山買一百斤粗糧的銀錢。

    像張氏這樣抱著僥幸心理的,還有那麽幾個,都是心疼地裏的番薯沒長成,或者菜地裏的菜還小的。

    當然也有個別心思不正,嫉妒餘海能力,跟他不對付的,覺得他純屬扯淡,壓根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