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很清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道理,以夏侯淵的性子,今後怕是還會犯這樣的錯誤。

    微微歎了一口氣,程昱努力讓自己不去想這件事。

    為防孫家軍趁著曹軍大敗一場,且後部人馬未到,而大舉攻寨。

    程昱決定棄了營寨,連夜渡過渦河,等曹仁大軍來了之後,再做打算。

    第二天早上,也即九月二十七日,曹仁統領後部人馬趕到。

    當他聽說夏侯淵再次犯錯,折損兵馬數千時,他立即怒聲嗬斥道:“夏侯妙才啊夏侯妙才,你作為主公麾下大將,兵書讀了不少,怎麽會犯這樣的糊塗?”

    “你想學韓信背水列陣,這本身沒問題,可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運用啊?”

    “主公老早就告訴過咱們,凡有大戰,必須要給自己留退路,你看看你,居然忘得一幹二淨。”

    “這次如果不是程參軍行事謹慎,你們不僅要丟了營寨,還要被逼到水裏喂魚!”

    “你……你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吧!”

    在曹軍內,除了曹操,就屬曹仁的威望最高。

    曹仁和夏侯淵,雖然姓氏不同,但本質上還是宗族兄弟,他說得這麽嚴厲,並非真的想罵夏侯淵,而是希望他有所長進。

    夏侯淵也很清楚這一點,於是默默聽著,沒有絲毫反駁。

    曹仁大罵一通後,這件事情也就算這麽揭過去了。

    在隨後的商討中,程昱建議大軍不要急著渡河,先在東岸立好營寨,穩住陣腳,再考慮渡河,步步推進。

    曹仁也明白,已軍連敗了幾場,士氣下降得厲害,如果急躁冒進,強行對孫家軍發動攻勢,恐怕會討不了好。

    於是,曹仁采納了程昱的建議,依水結寨,與孫家軍隔河相拒。

    曹軍的動向,很快就傳到了周瑜、文聘、黃忠等人耳中。

    三人來到渦河西岸,隔水眺望,便見曹軍營寨林立,軍容齊整。

    而時不時傳來的練兵喝喊聲中,可以推斷出,曹軍的士氣正迅速回複。

    周瑜、文聘、黃忠三人心裏清楚,接下來的戰局,又會變得有些艱難了。

    因為曹軍一旦開始穩紮穩打,他們的兵力優勢,就可以發揮到極致。

    如果孫家軍的援兵及時到來,那也就罷了,如果來得遲些,怕是又要暫避鋒芒,退往城中死守待援了。

    文聘和黃忠,臉上都出現愁容,盡管己軍小勝了幾場,但由於沒能讓曹軍傷筋動骨,局勢依然堪憂。

    反之,己軍兵馬隻有曹軍的一半,一旦有所疏漏,很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禍。

    這種感覺,在文聘、黃忠看來,有點像在如履薄冰。

    與文聘、黃忠不同的是,周瑜的心境,依舊很平穩。

    經過一連串戰鬥磨練,周瑜已漸漸成長起來,他心裏清楚,自己身為主公倚重的謀士,不管遇到什麽樣的境況,都不能亂了分寸。

    隻有冷靜觀察,冷靜分析,冷靜思考,才更有機會找到,打破困境的妙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