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侵入幽州的戰略,就隻是為了搶劫,對大楚暫時沒有領土野心。

    所以他們四處遊蕩,盡量避免和楚國的主力大軍交鋒。

    其實安祿山一開始,若是堅決抵抗,根本不可能造成這麽大的損失。

    而如今的狀況是,從上穀郡開始到漁陽郡,右北平郡,半個長城帶,全都被他們掃蕩了一個遍。

    幽州地區,烽煙遍地,百姓死傷無數,財寶被搶掠一空,所到之處摧毀房屋,殺光百姓,十室九空。

    而安祿山這麽做的目的,也隻有一個,那就是聽從了楊堅的不抵抗命令。

    楊堅這麽做的原因,也隻有一個,那就是造成一種大楚即將亡國的假象,以此來逼迫小皇帝退位。

    而他的這個把戲,實際上玩的非常成功。

    老百姓對此深信不疑,把所有的怨恨都歸結到了無能的皇帝身上。

    畢竟群眾的眼睛從來都是瞎的。

    主流媒體宣傳什麽,他們就信什麽。

    但這個世界並不都是蠢貨,有識之士,雖然少,但絕對有。

    比如郭子儀和李光弼就全都看的很明白。

    郭子儀前任朔方太守,振武軍大將軍,李光弼,曆任北庭都護府,隴西都護府偏將,目前是郭子儀振武軍副將。

    而振武軍幾乎是此刻大楚唯一一支有戰鬥力的軍團。

    當然,除了安祿山的範陽軍團,史思明的雁門軍團,洪承疇的隴右軍團,還有尉遲迥的巴蜀軍團,韋孝寬的玉璧軍團。

    以及駐防潼關的鷹揚郎將饒君素軍團,以外。

    此外,就是一些地方世家大族,例如趙郡李氏,河東裴氏,隴西獨孤家,太原王氏等等地方豪強。

    不過,這些人,他們根本就不怎麽鳥朝廷。

    當時趙凡查看兵部名冊的時候,不是沒看到他們的名字,而是拿不準他們會不會聽自己的話。

    所以才點了郭子儀的將。

    在他的心目中,郭子儀乃是忠義之士,大唐中興的第一功臣,一定會在關鍵時刻,為國家奮勇殺敵。

    而事實上,郭子儀跟楊堅的確沒有任何的關係。

    收到皇帝的詔令之後,郭子儀立即清點兵馬,得到八千精銳戰士,其中有三千弓弩手,一千輕騎兵,三百重騎兵,加上朔方境內一萬民夫,立即開拔,趕赴上穀郡,迎戰匈奴大軍。

    郭子儀打算率領輕騎兵在前,可後來不能實現,因為朔方軍距離上穀郡數百裏,這樣跑下去,隻怕到了地方,一千匹馬也都累死了。

    若是正常行軍,騎兵不能上馬鞍,為了愛惜馬力要牽著走,還要兩個民夫專門伺候,必定會落在步兵後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