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趙德芳和佘太君,司馬光這一路走的相對安穩。

    除了在馬嵬驛遇險之外,一路上還算順利,很快就抵達了隴西。

    此時,隴西太守,北庭節度使高仙芝,已經和西夏人接上火了。

    高仙芝的軍力是遠遠超過楊延昭的。

    原隴西節度使洪承疇,雖然一味消極避戰,收縮兵力,損兵折將,從金城郡一直撤退到了靈武。

    一路上丟盔棄甲,稀稀拉拉。

    但卻沒有拒絕供應糧草。

    而隴西郡本身就有八千駐軍,也全被高仙芝給帶了過來。

    高仙芝這個人,聰明強幹,做事果決,軍紀嚴明,甚有韜略,隻是因為不是大丞相派係,所以一直被排擠打壓。

    最大也就幹到校尉。

    這次皇帝破格提拔,他的心裏充滿感激。

    接到命令之後,立即調整布防,把西夏軍團擋在了隴西郡之外。

    讓本來瞧不起他這個空降節度使的各路將領,全都心悅誠服。

    此時,司馬光正好來到前線。

    剩下的情形就跟雁門關差不多。

    剛開始,西夏黨項軍團六萬人,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糧草輜重方麵,也勝過隴西軍,高仙芝隻能嚴防死守,一拖再拖,采取鴕鳥戰術。

    想拖延到敵軍有變。

    可西夏人意誌力很堅強,一直士氣高漲,沒有可乘之機。

    司馬光來到之後,他便打開了皇上的錦囊。

    當時的心情跟楊延昭差不多。

    不信。

    可聖旨也不能違抗。

    於是就趁著西夏軍攻城的時機試了一下,結果西夏人潰敗,亡命而逃。

    高仙芝膽大心細,一路追擊,黨項人被炸藥炸的心膽俱裂,潰敗超過五百裏,竟然一路追到了賀蘭山。

    因為已經深入西夏腹地,犯了孤軍深入的兵家大忌,這才停止。

    此役,楚軍俘獲親王三人,公主一人,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十五人,戰俘五千餘,繳獲糧草輜重百萬斤,牛羊兩千頭,軍械鎧甲無數。

    高仙芝命人勒石記功,並且在賀蘭山腳下舉行盛大祭天儀式。

    隨後將俘虜押送長安,獻俘闕下。

    消息傳來,朝野震動!

    最驚訝的要數楊堅以及黨羽。

    他們本來以為,小皇帝輸定了。

    可是最近兩天傳來的竟全都是捷報。

    “大捷,大捷,雁門大捷——”

    “大捷,大捷,隴西大捷——”

    這幾天,長安街頭,不斷的有驛馬傳來捷報,一隊隊的俘虜被押解進京,搞的長安城內的百姓非常納悶,爭相出來圍觀。

    大家心裏一樣的好奇,怎麽我大楚的軍隊也能打勝仗了嗎?

    不是說要亡國了嗎?

    前段時間,長安城內謠言四起,也不知道從哪裏傳出的消息,說大楚四鄰不安,強敵壓境,什麽突厥,匈奴,西夏,契丹,吐蕃,這些蠻族一窩蜂的全都要殺進長安了,大楚就要亡國了。

    百姓們人心惶惶,終日坐立不安。

    有些人還在繪聲繪色的傳頌,說隻有改朝換代,才能避免異族入侵,避免成為蠻族的奴隸,而真命天子已經降生,唯一能夠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的就是大丞相楊堅。

    隻要大丞相登基,所有的危機就可以迎刃而解,他們就能繼續安定的生活。

    民間還流傳起一首歌謠:“大楚亡,丞相皇,隋王出,百姓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