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任性、缺乏通篇戰略計劃的搗亂作戰意圖。從前張儀時期一直是跟中原的韓、魏交好,從而擊敗遠方大國楚、齊。如今打韓國,秦、韓為敵,魏國就覺得韓國不會幫著秦國製約自己了,就可能急不可待地去投奔東方的齊。齊在前幾年的丹陽、藍田大戰期間一直打魏國(包圍煮棗),目的就在於武力迫使魏國改就近向東投奔齊,隻是因為秦、韓的製約,魏不敢降齊。

    但是秦武王要打韓國的三川郡,以便穿越它,向東去到周的洛陽一窺周室。秦的大臣和王族親戚都不樂意。秦與韓、魏最近多年一直是連橫,秦的大臣和韓、魏因此多有千絲萬縷的私人關係,比如右丞相樗裏疾的媳婦就是從韓國娶來的。秦武王隻好對左丞相甘茂說自己的這個想法。甘茂為了增加自己左丞相的政治資本,欣然願意領兵前往,打通三川郡。

    甘茂是個外籍將軍,老家安徽鳳台(楚國的下蔡),在秦國沒有根兒,跟大家族比起來,跟王親國戚的右丞相樗裏疾比起來,沒人從後麵給他吆喝,除了他自己以外,沒有誰給他擋箭,所以他隻好積極向秦武王靠攏,以討好國君來保住自己。不管秦武王的想法是不是任性,甘茂都一口答應下來。但是,其他大臣反對打韓國啊,而且秦國大臣之間互相紮針,打擊報複的事很多(從張儀時代就是互相紮針的),甘茂擔心自己帶兵外出,留守國內的反對伐韓的大臣如樗裏疾就會背後紮他。

    於是,甘茂就講了一個曾參的故事給秦武王聽。

    曾參(曾子)是孔子的學生,謙遜忠誠,孝到了極點,做人的原則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最不敢惹事的主了。他的格言是:“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有一次他爸爸打他,他咬牙受著,也不敢跑(他爸爸叫曾點,就是那個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的家夥,一起遊春,是個愉快的待業青年。本來他是個文雅人,但打起孩子來,倒不手軟)。

    不但挨打時候,惹不起爸爸,曾子對兒子也不敢惹,有一次他哄兒子,說乖,不鬧啊,不鬧就給你殺豬吃。還真當真,他果真把寶貴的肥豬給殺了。(他這個愛吃豬肉的兒子就是吳起的老師曾申。)

    為了孝敬侍奉父母,曾參竟不去做官,做到了“父母在,不遠遊”的境界,齊、楚、晉國請他都不去,就在家悶頭寫書和教學生,完成孔門的傳道工作。後來曾子將死的時候,身下邊墊著個漂亮的席子,他覺得自己不配用這麽好的席子,自己也不是當官的,級別也不夠,趕緊給我換成破的吧!大家遵命,七手八腳抻起他來弄席子,沒等席子弄踏實,他就斷了氣--“慎獨”到了臨死一刻都不能馬虎的地步。

    就這麽一個本分自律的人,有人卻大呼小叫跑來告訴他媽媽:“不好啦,壞事啦,你兒子曾參在大街上殺人啦!警察抓來啦,抄家!連坐!快跑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