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財寶王的供養,如有單獨的護法杯,就用奶或茶水供養,供養完的奶或茶,不能喝,隻能跟供佛的水一樣倒掉布施給三惡道。財寶王沒有供酒的做法。

    如沒有護法杯,可以跟其他佛菩薩放在一起供養就好(財寶王也是菩薩)。

    財寶王祈請文,每次念心咒前念三遍,之後念財寶王心咒108遍或更多。

    凡是皈依上師嘎瑪仁波切的弟子,在皈依時,上師最後灌頂的咒語就是財寶王心咒,而且它與普傳的心咒有很大不同。細心的弟子可以拿出自己的皈依證,再比對普傳的財寶王心咒:“嗡貝夏哇那也梭哈”就知道了。

    前半句的意思是“祈請財寶王”,多出的後半句意思是“把財寶交給我!”這是寧瑪噶陀傳承所獨有的伏藏。

    藏傳佛教裏以財寶王為首還有眾多的財神,打個比方,如果財寶王是國王,其他的財神就分別是宰相、將軍等等。

    在中國人眼裏,提起財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人也都有拜財神的經曆。但是財神崇拜是怎麽回事,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其實,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崇拜萬物,敬敬地,希望地能實現五穀豐登的願望。那時候是以農耕文化為主,就是希望老爺能夠讓老百姓在一年農忙以後有豐收成果。最早的民間求財神就是這樣慢慢延伸出的一種文化,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夠得到圓滿的結果。學習、做事,或者是創業,總希望得到祝福,達到好結果。當然,很多時候人們自己是掌控不了的,努力過後,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不一定能成功。所以,有的人寄希望能有神秘力量——超人的力量——來協助他實現願望。為了實現美好願望,產生出信仰。

    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拜財神有不同的習慣。宗教可應對人的很多種需求,涉及文化、經濟、健康、智商甚至情緒管理等方麵。在漢地,古代讀書人會祈求文昌帝君,讓自己的知識層麵越來越高。佛教徒為增長智慧,希望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在藏區,有的人期望把情緒調伏好,就祈望產生慈悲心。有的人渴求越來越多的財富,盼望仕途越來越順,就有了拜財神的信仰。

    藏傳佛教裏以財寶王為首還有眾多的財神,打個比方,如果財寶王是國王,其他的財神就分別是宰相、將軍等等。佛教有修財神這一,聽起來好像挺俗氣的,但當我們明白了這種修行的根本,就會發現這種思想一點都不庸俗,因為人生在世,本就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長壽的生命,還要有心靈的自在、言語的重量。

    作為一個有信仰的人,會完全相信這樣的觀點,隻要他能夠照著去做,就一定能實現願望。如佛教認為,人們不管是求財富、福報、健康、智慧還是名利,都必須先付出,隻有播種才可能有收成。佛教最看重的就是因果——我們想求一個結果,到底有沒有先去種下一個因。相應地,人們拜財神,其實是學習財神為了眾生的需求而願意施舍給眾生一切的播種心態。我們如果有了播種的心態,就會有收成。這就是“舍得”。“舍”就是對應我們的廉恥、貪婪等等。我們往往所習慣的是想方設法去爭取擁有,擁有一切是我們的目標,很少能好好思考擁有到底是從何而來。佛教認為一切的擁有是靠自己的福報,如果你沒有播種,那麽你就不會有收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