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運動是在馬上進行的各種競技運動的總稱,內容包括騎術、賽馬、雙駕馬車、馬球等項目。

    馬術是從古代生產和戰爭中演化而來,賽馬是人類駕馭馬匹進行的一種競技活動,屬於馬術運動的一個主要項目,也是世界性的傳統體育活動。

    騎術在中國古代是一項重要的體育運動,包括賽馬,還有馬戲等等。騎術的發明最初當是為了狩獵,後來引用到軍事上。由於騎術在狩獵和軍事中的重要作用,曆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並逐漸發展為一種體育活動。

    騎術在中國出現較早,據考古資料證實,中國最早發明騎術的應該是生活在北部的遊牧民族。在甘、肅河西走廊、酒泉敦煌地區,自古就是氐、羌、大月氏、突厥、匈奴、鮮卑、回鶻等遊牧民族居住生息之地。沿河西走廊的山峽山崖上有大量原始先民雕刻的岩畫。這些岩畫中有大量遠古先民的狩獵圖和作戰圖,其中有騎士挽弓獵殺的。據考古學家們的初步研究,認為這些岩畫刻於4000至1萬年前,是遠古遊牧部落先民的文化遺存。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東部的昭烏達盟寧城縣南山根夏家店文化上層第3號石槨墓中發現一件“騎兵獵兔銅扣環”,環外鑄有兩個騎馬人像,其中一馬前鑄有一奔兔,是一件獵人逐兔的生動造型。據考證,其時間最早可到周初或商末。這些有關騎馬文化考古資料出土地均在我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活動範圍。所以《左傳》上說:“翼之北土,馬之所生,無興國焉。”古代中原地區調教馬匹和馭駕馬車在商、周時期也已出現。當時的六藝之一就有“禦”(駕馬車技術)。這一時期還利用馬拉戰車作戰。據《書經。牧誓》記載,武王伐紂時,“戎車三百輛,虎賁三千人”。戎車即戰車。由於馬“寓兵於農,隱武於國”,周代首次把掌握軍政和軍賦的官稱為“司馬”,以突出馬的重要性。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為了對付北方的匈奴和西邊的秦國,決心整軍經武,學習胡人穿短裝、習騎射之長,克服中原人寬袍大袖、重甲循兵隻善車戰之短。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實現,改變了商周時代馬拉戰車的作戰觀念。

    單騎靈活,速度快,在作戰時能出其不意地攻擊對方。騎兵的出現是一場武裝革命,同時對騎馬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騎兵在各國的推廣,騎術成為考核士兵技能的一項重要內容。

    春秋時期賽馬已十分盛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述了孫臏幫助田忌賽馬取勝的故事:齊威王與大臣田忌賽馬,先是兩人各出上、中、下三匹馬,比賽結果,田忌三戰三敗。後來軍事家孫臏出了個主意,比賽時調整了一下馬匹的排列,讓田忌以上馬對中馬,以中馬對下馬,以下馬對上馬,結果是一敗兩勝,總評獲勝。“田忌賽馬”的故事在中國流傳極廣。雖然當時的賽馬隻是諸侯貴族賭博取樂的活動,但說明當時的人們在駕馭馬匹方麵已經有了較高的技術。

    在中國古代的球類運動中,除了足球——蹴鞠之外,還有一項與騎術密切相關的運動,就是馬球,稱之為“擊鞠”。馬球就是騎在馬上用球杆擊打皮球的一種競技運動。在三國曹植的《名都篇》裏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詩句。說明在漢末的時候,馬球就已經存在了。馬球運動從漢代一直到整個隋唐都有很大的發展,特別是唐代曾經風行一時。馬球運動對騎術有著相當高的要求,參賽者必須有著十分嫻熟的騎馬技術,而且密切配合,才能夠取勝。因此,馬球運動已不單單是一種球類運動,更是考驗騎手技術的一種騎術比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