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雲,“君子習六藝,詩、書、禮、樂、騎、射”,其中射箭就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

    “背手抽金簇,翻身控角弓。萬人齊指處,一雁落寒空。”這是唐代詩人張枯筆下馳馬射箭的場麵,何等豪邁,何等瀟灑。

    射箭,可謂是中國古代體育項目的鼻祖了,射箭,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既是遠古祖先賴以謀生的手段,又與軍事活動緊密聯係,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娛樂運動項目之一。據有關的考古資料,在距今28000多年前的山西峙峪人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磨製的石箭頭,表明當時已經使用弓箭了。

    弓箭的出現,使最初的人類掌握了一種異常先進的工具。所以,在上古人類的心目中,弓箭自然成了戰勝天災的一種威力無比的法寶,而最初的優秀射手也被當作神來崇拜。古代神話中的後羿,就是一位善射的英雄,傳說他用弓箭射落了九個給人類帶來災難的太陽,為百姓創造了幸福。後翠,堪稱遠古時代第一個優秀射手。從此,射箭作為一項武藝活動,在曆史上開始了其漫長的發展曆程。

    商周時代,由於青銅箭簇的大量使用,進一步提高了當時的射箭水平。出土的甲骨卜辭表明,商代已設立了專管射事的官或統率弓箭手的武官——射。周代,射箭活動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進一步增強,被稱為“男子之事”,“周禮”中記載的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即將射箭列入其中。

    當時規定,男子15歲就要開始習射,成年後要按不同等級,在不同的場所繼續練習射箭,而後參加每年舉行的不同等級的射箭比賽。比賽時要進行飲酒、奏樂等一係列繁雜的禮儀,被稱為射禮。這可以說是世界曆史上較早的射箭比賽了。當時的孔子、荀子以及墨子等等,都是射箭愛好者,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同時也鼓勵學生射箭。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射箭出現了專業的比賽。

    春秋戰國時期,射箭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當時思想文化領域裏的諸子百家,也對射箭表現了極大的關注和熱情。據《禮記。射義》所載,孔子在“翟相之圃”射箭時,觀看的人圍得像牆似的,這也許是孔子對弟子進行“射以觀德”的教育:荀子、墨子等也都是射箭好手,並將射箭作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當時,由於戰事頻繁,射箭的普及範圍更為擴大。魏國的著名改革家李悝,曾下過一道“習射令”,規定人們發生糾紛後打官司時,先進行射箭比賽,誰射得準,官司就斷誰贏。這雖有些荒唐,但李悝的目的在於鼓勵人們學習射箭的本領,反映了當時對射箭的重視。這一時期,在趙國還出現了趙武靈王進行改革,實行“胡服騎射”的事情。趙武靈王通過改革,引進胡服,鼓勵騎射,使國力大盛,成為曆史上尚武強兵的典範。

    隨著射箭運動的普遍開展,出現了不少身懷絕技的射手。《戰國策。西周策》說:“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左右皆日善。”這也就是後來成語故事“百發百中”的由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