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軍一三〇師師長王理寰與我黨的聯係更多。1948年5月,五十三軍在開原戰役我軍俘虜的四個師級軍官被釋放,給王理寰帶來了他在東北講武堂時的老同學呂正操的親筆信:

    近聞師次黃龍,整軍銀川(按:黃龍是開原的古稱,銀川是鐵嶺的古稱),遙為欽佩。講武同學,星散各地,均乏聯係。監督漢公(按:指張學良)身在囹圄,安危莫保;西安義舉,吾儕當不忘其苦衷。東北淪陷,家鄉塗炭,十幾年來無人挽救。日寇降後,方期重見天日。不料內戰又興,荼毒生靈。是非進止,早在洞鑒。兄舉足重輕,蹺希以待。弟呂正操鞠躬。其他同學請代致意,又及。

    這封信給了王理寰極大的震動,便打算今後“俟機穩準圖之”。1948年7月10日,我黨派王佩青與王理寰建立了直接聯係。當廖耀湘兵團兵出遼西之後,王理寰就與五十三軍的一些軍官進行商議如何放下武器,並準備在必要時解決對蔣家王朝最忠心的青年軍二〇七師。這時,東北局哈爾濱廣播電台不斷播放東北的知名民主人士高崇民、張學思、呂正操、車向忱、閻寶航等人勸告五十三軍為保全家鄉父老的生命財產而放下武器、舉行起義的講話,對五十三軍官兵產生了不小的影響。10月29日,在接受我黨委托在沈陽進行聯絡工作的東北著名民主人士、曾任國民黨立法委員、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的王化一的安排下,和我黨有聯係的一批高級軍官在王化一家中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參加的有五十三軍一三〇師師長王理寰、新一軍暫編五十三師師長許賡揚(暫編五十三師原來不是新一軍的隊伍,而是東北的地方部隊,是在新一軍到東北之後才編成一個師劃歸新一軍的,許賡揚本人是東北軍出身,與五十三軍關係密切,此時也在與我軍接洽起義)、國防部東北軍法執行分監部主任趙毅、沈陽第二守備總隊總隊長秦祥征等,到會者都同意發動起義,並對各有關事宜進行了研究和分工。對於最難解決的衛立煌和周福成,決定采取送衛離沈和勸周起義的辦法。王理寰在衛立煌離沈前和衛談話時,衛立煌告訴他已經知道了他們開會的事,衛說:“你們在王化一家開會,對沈陽有辦法了。我就走,你們好自為之吧!”也就是說,衛立煌對他們準備沈陽起義給予了默認,這對沈陽的起義無疑是一個十分有利的條件。在和沈陽城外的東野獨立二師進行聯係之後,王理寰、許賡揚等人在10月31日就成立了“和平解放沈陽委員會”,正式舉行了起義。委員會成員有王化一、趙毅、王理寰、胡聖一(東北民主人士,時任國民黨遼寧省政府田賦糧食管理處處長)、許賡揚、秦祥征等。為了便於與各方協調關係,主任委員由東北抗日名將、時任東北“剿總”高參室主任蘇炳文擔任,因為他曾是周福成的上級。這樣,沈陽城中的國民黨軍隊除了青年軍二〇七師之外,全部放下了武器。

    11月1日淩晨,我獨立二師通過暫編五十三師的防區進入沈陽。接著,我東野主力一縱、二縱、十二縱和其他幾個獨立師也陸續進入沈陽。11月2日,三個主力縱隊在沈陽老城會師。用當時親曆者的話說,是“解放軍分四路入城,人人相安,雞犬不驚,秩序井然”。原來與我黨已有聯係的第二守備總隊總隊長秦祥征還出動了宣傳車6輛,在城中大街上進行歡迎解放軍和維持秩序的宣傳,不少市民跟在車後歡呼。

    沈陽就這樣宣告和平解放。東野總部決定先由三縱政委羅舜初進城,處理一些緊急事務。

    這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兩個,一是國民黨的守城司令周福成,一是青年軍的二〇七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