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這天晚上,毛澤東通宵未眠,先後給林彪、羅榮桓發出四份電報,表示“完全同意你們的建議”,也同意高崗、陳雲、伍修權等人的建議,並命令東野“以一、二、三、五、六、七、八、九、十共九個縱隊二十七個師全部,分割包圍廖兵團五個軍十二個師”,“以全殲廖兵團為目的”。

    如此重大的會戰計劃,就這樣幹脆利落地決定了,從提出建議到中央決策,前後一共隻用了三天。

    10月20日淩晨4時,東野總部收到了中央的第四封電報之後,立即就進入了又一場大戰的緊張準備中。這一天,東野總部發出了號召全軍積極行動起來,在東北戰局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刻,與敵決戰,全殲東北國民黨軍隊的政治動員令。也在這一天,總部也完成了圍殲廖耀湘兵團的具體部署。上午10時,林彪發出了一道道給各部隊的作戰命令:十縱並指揮一縱三師和內蒙騎兵師,立即進至黑山和大虎山一線布防,堅決阻斷敵人南進之路,粉碎敵人進攻錦州或南逃營口的企圖。六縱(缺十七師)和五縱進至黑山以北,切斷敵人退回沈陽的退路。原來在錦州地區的一縱、二縱、三縱、七縱、八縱、九縱、六縱十七師以及炮縱全部盡可能秘密地揮師北上東進,到遼寧西部地區待命,以備全殲廖耀湘兵團。已由四平南下的十二縱和一兵團的11個獨立師不下遼西,而在沈陽地區牽製沈陽的敵人(此時的沈陽還有周福成兵團)。已在南滿的獨立二師到營口布防,阻止敵人從營口逃跑。已在錦西地區的四縱和十一縱仍然在二兵團的指揮下阻擊葫蘆島的侯鏡如兵團北上,這其中,要派出幾個師天天向西南做戰役佯動,沿途有意大張聲勢,做出要進關的樣子,用以迷惑敵人。

    上述部署也在20日10時同時上報中央。21日清晨,中央複電說:“完全同意你們20日10時圍殲廖兵團及其他各項部署,並無補充意見。”一場大殲滅戰就此定案,即將打響。這場大戰就其規模而言在我軍戰爭史上是史無前例的,我軍集中了29個師共45萬人,要一口吃掉敵人5個軍的12個師約10萬人。大戰的最重要戰場是黑山地區,我軍必須在那裏把廖耀湘兵團截住,阻其南逃,方能將其圍而殲之,否則廖兵團就會在我軍的包圍圈形成之前從海上逃走。

    黑山阻擊戰的重擔,林彪選擇放在了由梁興初和周赤萍指揮的十縱身上。

    十縱是在1947年9月11日才組建的新縱隊,但是其主力師二十八師就是十萬大軍進東北時從由劉轉連、晏福生帶到東北的著名的原八路軍一二〇師的三五九旅,二十九師的老班底也是從關內來的原冀魯豫軍區和太行軍區的部隊,三十師則是原東北民主聯軍的東滿獨立一師,長期擔任剿匪任務。這幾支部隊的戰鬥力都不弱。隻是組建為新的縱隊後,全縱隊還沒有在一起打過一個大仗。在錦州戰役之前,林彪就把十縱和五縱、六縱放在彰武、新立屯一帶,“陪伴”著廖耀湘兵團,準備迎擊其西侵。可是廖耀湘兵團一直未能攻出來,他們也就撈不著仗打。現在廖耀湘兵團終於出來了,而且氣勢洶洶地撲過來了,十縱將士憋在心中的一股勁終於可以使出來,和廖耀湘兵團,特別是和新一軍、新六軍這兩支國民黨軍隊的“五大主力”之中的主力較量較量了。

    在整個解放戰爭的曆史上,我軍以一個縱隊同時對付兩支國民黨的王牌軍,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10月21日中午,十縱接到東野總部的命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