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則告訴蘇靜,在塔山阻擊戰沒有打完之前,不要回總部,也不用參加四縱的作戰指揮,其主要任務就是用電台隨時向總部報告情況。

    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也親自來到塔山再次做了動員與檢查。

    10月7日,林彪將莫文驊召到錦州西北十餘公裏的東北野戰軍總部臨時駐紮地,林彪告訴莫文驊說:

    要消滅東北蔣軍,必須先從遼西開刀,封閉入關的通道,使敵人逃不出東北。要取遼西必須拿下錦州,而要拿下錦州,又必須把近在咫尺的錦、葫援敵堵住。因此,能否把敵阻於塔山以南,就成了錦州能否攻克的關鍵。你回去要把阻援的意義向全體指戰員講清楚,使大家明確此次阻援絕不比攻城任務來得輕鬆,要打大仗、打硬仗、打惡仗,拿不出過硬的本領是經不起、熬不住的。攻錦成敗在於塔山,這個千斤重擔就交給你們了。

    為了保證戰場上的勝利,做到人不缺糧,槍不缺彈,東總根據蘇靜去四縱之後了解的情況,專門給四縱組織補充了一大批手榴彈。東北局則動員了後方的大批民工用駱駝和騾馬載運了各種物資,由東北局宣傳部長肖向榮帶隊,從通遼通過沙漠地區繞道送往前線。

    在這種氣氛中,四縱指戰員從上至下都緊張了起來,各種政治動員工作也開展了起來。10月8日下午,吳克華和莫文驊在塔山堡召開了幹部會,經過認真討論之後,大家認為,這裏雖然地勢較為平坦,但是臨海傍山,敵人無法進行兩翼迂回;我軍防禦正麵雖有12公裏多的開闊地,但是敵人便於進攻的地形隻有8公裏,更多的兵力難以展開。根據這種分析,縱隊黨委決定了戰術方案:以十二師全部展開在東起打魚山、西至白台山的正麵布防,以十一師三十二團布置在塔山堡、鐵路橋、白台山這三個支撐點。在這三個支撐點中,塔山堡是中心,鐵路橋和白台山是兩個側翼。程子華司令員說:“塔山堡村內至少要塞進一個營,要把塔山堡變成一座鋼鐵堡壘,隻要塔山堡突不破,敵人就無法長驅直入攻入錦州。塔山堡要成為整個防守的重點。”十師和十一師另外兩個團都安排在一線部隊的側後,進行縱深梯次配置,隻要有機會,就作為二梯隊反擊敵人。在這種地形不利的場合,隻能是攻勢防禦。而攻勢防禦中,不斷地出擊就特別重要。

    根據林彪的指示,四縱副司令員胡奇才在整個戰鬥期間要到最前線,一方麵協助第一線指揮作戰,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是每天向總部發四份電報,報告前線的具體情況。

    據胡奇才後來回憶,林彪當時準備用一萬人傷亡的代價來守住塔山。在塔山打得最困難時,林彪曾讓參謀長劉亞樓告訴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我隻要塔山,不要傷亡數字。”由此可知當時塔山阻擊戰的重要和林彪的決心。

    在挖掘工事的陣地上,縱隊黨委召開了士兵代表大會,黨委發布了《告全縱指戰員書》和《致全體共產黨員書》,號召全縱指戰員“寸土必爭,與陣地共存亡”。放眼望去,“死打硬拚,人在陣地在”等標語插滿了陣地。十二師師長江燮元指著指揮所對部隊官兵說:“我的位置就在同誌們身邊,為了保證錦州作戰的勝利,我隨時準備獻出自己的最後一滴血!”而吳克華司令員說得更明白:“隻要守住塔山,頂住敵人進攻,把四縱打掉一半,能關閉蔣軍援錦的大門,付出這個代價也是值得的。”

    四縱官兵就是以這樣的氣概在迎接大戰的到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