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央軍委對東北戰局的要求,也是東北戰場這一場大戰的總的藍圖。這封電報,現在已收入《毛澤東選集》之中,就是那篇著名的《關於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

    林彪這時完全同意中央軍委的部署。9月10日,林彪和羅榮桓、劉亞樓在給中央的電報中說:

    東北主力南下,誠如來電所指出的前途與任務,我們可能與應當爭取東北與華北戰局的根本變化。在東北方麵,敵人不得不放棄長春,又由於我們在北寧線與華北大打的關係和敵感華中戰場與關內各戰場的空虛,與沈陽陷於被封鎖的饑餓狀況,故結果亦不得不放棄沈陽,以挽救關內局勢。在北寧全線方麵(包括錦州、唐山、天津三處在內),隻要現時的敵位置無根本變化(小變無關,隻要無大變),在此線上任何一個目標我軍皆能有把握地殲滅與奪取。此線隻有錦州的敵人略多,但該敵主力不多,新的部隊較多,隻要我軍此次奔襲能將錦州南下之敵堵住,特別是堵住錦州以南之五十四軍,則錦州便成為完全有把握奪取之目標。

    很明顯,林彪此時完全讚同了毛澤東的部署,而且認為打錦州也是“完全有把握”了。林彪能有如此變化是很不容易的,是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反複耐心做工作的積極成果。在這段時間,毛澤東給林彪的電報,有的資料說是“70多封”,有的資料說是“83封”;林彪給毛澤東的電報,大體相當。

    林彪對東北野戰軍的主力部隊做了決戰初期的部署:三縱、四縱、七縱、八縱、九縱、十一縱、二縱五師、炮縱、冀察熱遼軍區的幾個獨立師和騎兵師,共同向北寧線的錦州至唐山段出擊,斬斷東北和華北敵人之間的聯係;一縱、十縱、二縱主力在沈陽西邊的彰武、新立屯地區布防,準備打擊沈陽可能出來援救錦州方向的敵人;五縱、六縱布置在沈陽和長春之間,阻止沈陽之敵出援長春,同時準備阻止長春之敵可能的突圍。十二縱和5個獨立師在第一兵團司令員蕭勁光和政委蕭華的指揮下繼續圍困長春。

    1948年9月12日,東北野戰軍的二縱、三縱、六縱、炮縱等部隊在四平、梅河口等車站秘密登車,向西南開去。他們是東北野戰軍從北邊南下的第一批大部隊。9天之內,連續有64次全部由加鎖的棚車組成的軍列秘密開出,將我軍10萬主力部隊送到阜新等地。由於我軍的精心組織,保密工作相當出色,連沿途的鐵路員工都不知道車中裝的是什麽,國民黨的情報機構當然未能察覺。當我軍突然有大量主力出現在北寧線戰場上時,敵人竟然一無所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