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15日,一架事先未做任何通知的軍用飛機降落在延安飛機場。從上麵走下來的是當時的沈陽衛戍司令曾克林,和蘇軍代表貝魯羅索夫中校,還有一位翻譯。中共中央接待了這位客人,由朱德總司令和蘇軍代表進行了談話。貝魯羅索夫隻是轉達了馬林諾夫斯基的四點聲明,其中心就是要我軍退出蘇軍占領地區,待蘇軍退出東北之後,中國軍人如何進入,由中國人自己解決,蘇聯不幹涉中國內政。

    15日下午到晚上,在劉少奇的主持下,召開了中央政治局臨時會議。會議首先聽取了曾克林關於東北情況的詳細匯報。根據曾克林的匯報,和貝魯羅索夫所轉達的聲明,會議經過討論之後,做出兩項重要決定:

    (一)立即成立由彭真、陳雲、程子華、林楓、伍修權組成的中共中央東北局,由彭真任書記。

    (二)從華北和華中派遣100個團的幹部去東北,不用原來的番號和身份,不讓蘇軍發現,完全以東北地方部隊的名義活動。

    會議還決定,給馬林諾夫斯基回一封信,表示我黨將從蘇軍占領區如沈陽、長春、大連、平泉等地將軍隊撤出,但在熱河、遼寧我黨在抗日戰爭時期所建立的根據地應當允許保留。

    以上決定立即用電報告知了正在重慶與蔣介石談判的毛澤東和周恩來。毛澤東和周恩來也立即回電表示同意。

    為了抓緊時間,中共中央東北局負責人彭真、陳雲、伍修權等6人,在9月17日下午,也就是中央做出決定的第二天,就搭乘蘇軍代表返回沈陽的飛機直飛東北,開始領導東北地區的工作。

    有件事情值得一提。由於東北局的領導幹部到東北之後要和蘇軍的領導幹部進行很多接觸和談判,而蘇軍的軍官都是有軍銜的,對軍官都是以軍銜相稱。我軍從來未實行過軍銜製,所有的軍隊領導幹部都沒有軍銜,這在同蘇軍的交往中很不方便。中央領導人深知蘇聯某些領導人瞧不起中國幹部的作風,於是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由中共中央臨時給去東北的幾位領導幹部授了軍銜:彭真、陳雲、葉季壯(按:我黨長期從事經濟貿易工作的領導幹部,到東北之後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後勤部部長,1949年後任國務院對外貿易部部長)三人授予中將軍銜,伍修權授予少將軍銜。他們幾位在剛到東北與蘇軍方麵談判時就是以中將與少將的身份出現的。雖然他們的軍銜在與蘇軍的初期談判之後就不再用,但這卻是我軍曆史上的第一次授銜。

    由於飛機在山海關機場加油時出了故障,彭真等一行是在第二天到達沈陽的。這一天,正好是“九一八”事件14周年的紀念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