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學家有史德、史識、史才之說。所謂史德,指的是忠於曆史,忠於史實,能在任何狀況下“秉筆直書”;所謂史識,指的是對曆史判斷方麵的真知灼見;所謂史才,指的是掌握、剪裁史料以及敘事、表達能力。在這三方麵,蔡東藩都頗多可取之處。據記載,當他寫《民國通俗演義》時,曾有軍人以請他吃“紅丸子”(子彈)相威脅,書局因此要他“隱惡揚善”,他斷然拒絕,聲稱:“孔子作《春秋》,為懲罰亂臣賊子。我寫的都有材料根據,要我捏造,我幹不來!”自此憤然輟筆,以致書局不得不另請許廑父,將該書的後四十回續完。蔡東藩不屈於強權,寧可不寫,決不偽造曆史,表現出曆史家的可貴操守。他的書,努力尋求曆代興亡“關鍵”,勸善懲惡,褒是斥非,洋溢著鮮明的曆史正義感和愛國主義、民主主義精神。讀蔡著,既可輕鬆愉快地獲得曆史知識,又可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啟迪。當然,蔡著中也有一些陳腐觀念,這是那個時代的烙印,在所難免。這一點,相信讀者當能了解並鑒別。

    2003年12月15日寫於中國社會科學院

    子輿氏有言曰:“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夫孔子懼亂賊,亂賊亦懼孔子,則信乎一字之貶嚴於斧鉞,而筆削之功為甚大也。春秋以降,亂賊之迭起未艾,厥惟南北朝,宋武為首惡,而齊而梁而陳,無一非篡弑得國,悖入悖出,忽興忽亡。索虜適起而承其敝,據有北方,曆世十一,享國至百七十餘年。合東西二魏在內。夷狄有君,諸夏不如,可勝唧哉!至北齊、北周,篡奪相仍,蓋亦同流合汙,乎為亂賊橫行之世矣。隋文以外戚盜國,雖得混一南北,奄有中華,而冥罰所加,躬遭子禍。阿弑君父,賊弟兄,淫?無度,卒死江都,夏桀商辛不過是也。二孫倏立倏廢,甚至布席禮佛,願自今不複生帝王家,倘非乃祖之貽殃,則孺子何辜,乃遽遭此慘報乎?然則隋之得有天下,亦未始非過渡時代,例以舊史家正統之名,隋固不得忝列也。沈約作《宋書》,蕭子顯作《齊書》,姚思廉作梁陳二書,語多回護,諱莫如深。沈與蕭為梁人,投鼠忌器,尚有可原;姚為唐臣,猶曲諱梁、陳逆跡,豈以唐之得國,亦舊篡竊之故智歟?抑以乃父察之曾任梁陳,乃不忍直書歟?彼夫崔浩之監修《魏史》,直書無隱,事未蕆而身死族夷。旋以諂諛狡佞之魏收繼之,當時號為“穢史”,其不足征信也明甚。《北齊書》成於李百藥,《北周書》成於令狐德芬,率爾操觚,徒憑兩朝之記錄,略加刪潤,於褒貶亦無當焉。《隋書》輯諸唐臣之手,而以魏征標名。魏以直臣稱,何以《張衡傳》中,不及弑隋文事,明明為亂臣賊子,而尚曲諱之,其餘何足觀乎?若李延壽之作南北史,本私家之著述,作官書之旁參,有此詳而彼略者,有此略而彼詳者,茲姑不暇論其得失,但以隋朝列入《北史》,後人或譏其失宜,竊謂《春秋》用“夷禮”則夷之,李氏固猶此意也。嗟乎!亂臣賊子盈天下,即幸而牢籠九有,囊括萬方,亦豈真足光耀史乘,流傳後世乎哉?本編援李氏《南北史》之例,捃摭事實,演為是書;複因年序之相關,合南北為一爐,融而冶之,以免閱者之對勘,非敢謂是書之作,足以步官私各史之後塵。但閱正史者,常易生厭,而覽小說者不厭求詳。鄙人之撰曆史演義也有年矣,每書一出,輒受閱者歡迎,得毋以辭從淺近,跡異虛誣,就令草草不工,而於通俗之本旨,固尚不相悖者歟!抑尤有進者,是書於亂賊之大防,冉三致意,不為少諱。值狂瀾將到之秋,而猶欲揚湯止沸,鄙人固不敢出此也。若夫全書之體例,已數見前編之各曆史演義中,茲姑不贅雲。中華民國十三年一月古越蔡東藩自敘於臨江書舍。南 北 史 演 義第一回射蛇首興王呈預兆睹龍顏慧婦忌英雄第一回[1]射蛇首興王呈預兆睹龍顏慧婦忌英雄世運百年一大變,三十年一小變,變亂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聖帝明王,善自貽謀,也不能令子子孫孫,萬古千秋的太平過去,所以治極必亂,盛極必衰,衰亂已極,複治複盛,好似行星軌道一般,往複循環,周而複始。一半是關係人事,一半是關係天數,人定勝天,天定亦勝人,這是天下不易的至理。但我中國數千萬裏疆域,好幾百兆人民,自從軒轅黃帝以後,傳至漢、晉,都由漢族主治,凡四裔民族,僻居遐方,向為中國所不齒,不說他犬羊賤種,就說他虎狼遺性,最普通的贈他四個雅號,南為蠻,東為夷,西為戎,北為狄。這蠻夷戎狄四種,隻準在外國居住,不許他闖入中原,古人稱為華夏大防,便是此意。界劃原不可不嚴,但侈然自大,亦屬非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