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小的時候是講究長幼有序的。誰是大人、誰是小孩,注重孝與悌,道德倫理定得很清楚。而現在的小孩生下來就比全家人都大,他才是最大的。現在的人也都很孝順,但孝順的不是長輩而是“孝順”自己的兒女,甚至有的是“孝順”自己的寵物狗、寵物貓。

寵愛狗和貓是一種慈悲,但是,如果你能把你的父母當成你的“寵物”來看待不是更好嗎?連偉大的佛陀成佛以後,在父親往生時為了表示自己的孝道,他還要跟人家去抬屍體。

談到孝,作為長輩,我們要首先學會做長輩。

無私奉獻很重要,作為最偉大的母愛、最偉大的父愛就是因為對兒女願意無私地奉獻,但很多時候我們並沒這樣做。有沒有必要?有些時候是需要的。孩子在小的時候是一片空白,很多社會上的人情冷暖、是非對錯他們搞不清楚,在這方麵我們應該無私地幫幫他們。但是,並不是孩子所有的生活習慣、思維邏輯都要照著我們所想的方式做才是對的,這一點要分清楚。我們要教導他們。

有些孩子天生就有福報,天生就聰明,就可以正麵開導他,用好言好語相勸,讓他改變所有不好的習氣。但這樣的小孩少之又少。

西方人的教育觀念,就是對小孩從來不打不罵,完全是愛的教育。因為你要思考他周邊的環境,傳統的宗教概念本來就認為打罵別人是不對的、偷東西是不對的、持刀搶劫是不對的、殺人放火是不對的,那種宗教氛圍已經影響了整個民族,其外在的道德觀念不容易敗壞。因為有外在的約束,父母在家裏隻要講好言好語,很多小孩自然而然就會變好。那麽我們東方人呢?我們的性格有一部分是可以這樣的,但針對另一部分性格,你講好話,講好聽的,用愛的教育,隻會使孩子越來越受到溺愛,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所謂愛的教育是對錯不分。

別人說你孩子做錯事了,有的父母會幫兒女講話;孩子沒做作業,有的父母會幫他說謊遮掩;老師批評孩子,有的父母會協助孩子對付老師……慢慢地,老師就覺得這樣的教育產生的後果應該在父母身上,而我們又覺得教育應該在老師身上,大家推來推去,這種模棱兩可式的教育最後導致孩子根本不知道對錯是非在哪兒。做父母的如果這樣長期溺愛孩子,就像慢性毒藥,讓孩子一直中毒,加上沒有像西方那樣的比較成型的社會道德氛圍,等到他長大,當我們發現他很多習性非常不好時,已經沒有辦法改變了。所以,從小的那種賞罰、對錯標準很重要。因為你有了這樣一個權威,孩子就知道你是長輩,長幼就有分寸。

有些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是朋友,有些時候還是要有原則。對兒女的教育,當然是以愛為主,所謂的“愛的教育”不是說你天天講他好話、他做錯事了你也溺愛他。心中充滿愛,為了他更好,哪怕我們的臉色有時有點憤怒相也是為了他好,這是東方教育必須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