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把禪定稱為佛陀對眾生傳播的一種掌控管理自己情緒的方法。用這種方法,我們可以自我調節情緒,讓心靈不受情緒波動影響。

佛陀是最高的禪定證悟者、空性證悟者。問起什麽是禪定,我們得到的答案會很簡單:該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該睡覺的時候好好睡覺,該做事的時候好好做事。聽起來這不是對小孩子講的話嗎?實際上我們許多人該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飯,反而去想別的。

佛陀一輩子做事勤勤懇懇,他在四十多年的時間為了弘法利生,跑遍了半個印度的所有鄉鎮。一個證悟空性的人,弘法利生還是要努力,為了眾生他付出了很多。但他在付出中從不會因為別人沒有接受他的佛法而有得失的心態,不會計較他傳了這個法別人是否認同他,也不會為此而有情緒的波動;更不會因為付出了努力,而衡量辛苦值不值得,他從來沒有這樣的分別。他隻是每個階段都用最完美的方式做他該做的事,在這個過程中享受這種平靜、這種定力。不管睡覺、吃飯、走路,任何時候對佛陀來講都是禪定。因此,我們學禪定思想太緊繃會昏沉入睡,思想太鬆又會產生很多雜念,拿捏緊與鬆的訣竅很重要。佛陀說,要善於控製自己的妄念,就像彈琴,琴弦太鬆則音不成調,琴弦太緊則音不悅耳,不鬆不緊,音樂才能和諧優美。禪定修行的環境和狀態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