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問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 ?”太公曰 :“勢因敵之動,變生於兩陣之間,奇正發於無窮之源。故至事不語,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聽也。兵之用者,其狀不定見也。倏而往,倏而來,能獨專而不製者兵也。聞則議,見則圖,知則困,辨則危。

“故善戰者,不待張軍。善除患者,理於未生。勝敵者,勝於無形。上戰無與戰。故爭勝於白刃之前者,非良將也。設備於已失之後者,非上聖也。智與眾同,非國師也,技與眾同,非國工也。事莫大於必克,用莫大於玄默,動莫大於不意,謀莫大於不識。

“夫先勝者,先見弱於敵而後戰者也。故事半而功倍也。聖人征於天地之動,孰知其紀。循陰陽之道而從其候。當天地盈縮,因以為常。物有生死,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見形而戰,雖眾必敗。”

“善戰者,居之不撓,見勝則起,不勝則止。故曰:無恐懼,無猶豫。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

“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失利後時,反受其殃。故智者從之而不失;巧者一決而不猶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赴之若驚,用之若狂;當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禦之。

“夫將,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見而視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野無橫敵,對無立國。”武王曰:“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