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和氣會讓員工自我壓抑——

    伴隨著兩位當事人的雙雙離職,前陣子沸沸揚揚的“秘書門”事件已然落幕。業界專家普遍認為,這場“架”吵得十分不明智,職場矛盾不是一個“吵”字就能解決。仔細想想,你敢在職場上吵架嗎?你又會“吵架”嗎?

    [場景一]同事間唇槍舌劍

    “嘭”,又是一拳砸在桌上,比先前的一聲更加劇烈。不過,這回換成張雨反擊,他一步衝到同事安森的麵前,照他剛才砸過的地方狠狠地落下一拳。“少跟我說這些,企劃書上的統計數據寫的明明白白,不按樣本作評估隱患有多大你知道嗎!”“廢話!但是你也不用用腦子,評估的參數那麽低,符合實際情況嗎……”

    [專家拆招]小“吵”打破溝通鴻溝

    同事之間,如果不是期望通過吵架來存心貶低對方、使對方難堪,而是在某個具體的工作問題上各持己見,爭執不下,那麽這樣的吵架,不會造成當事人雙方的敵對和仇視,反而有利於問題的充分溝通和解決。一方的強硬態度,會第一時間充分引起另一方的重視和思量,避免了由於沉默和妥協造成的溝通失效,配合遲鈍。同時由於彼此平等的工作關係,方式上可以表現得激烈一些,但切不可觸及對方身體,由“吵架”變成“打架”。

    [場景二]上下級相互交鋒

    張林嚴肅地走到經理室的辦公桌前,站定後將一份文案推送到經理馬克的麵前,“我前天補充提加的方案開會都通過了,為什麽沒有寫進最終的報告裏去,請您解釋一下!”“後來我又考慮了一下,並不合適。”“不合適就可以隨意刪減嗎?那開會豈不是浪費彼此的時間……”

    [專家拆招]一味指責抱怨不可取

    上下級之間,並不是絕對服從的不平等關係。當員工和老板的意見產生分歧,或者認為遭遇了不公平待遇的時候,可以適當地通過“吵架”來表達出自身強烈的主張或是不滿。但是在言辭上要注意分寸,不要一味指責,而是要說明情況,探討原因。這樣其實有利於上下級之間的了解與配合。

    [場景三]對下屬嚴厲批評

    “扣你的獎金是按規定辦事,沒有停職已經是網開一麵了。”

    “為什麽一群人做錯事隻懲罰一個人!”

    “那我現在就給你一個機會,讓你解釋清楚!”沈鴻義憤填膺地開始詳細訴說整件事情的始末,身為主管的冉傑並沒有打斷他的陳述,眉頭緊鎖地仔細聆聽……

    [專家拆招]給下屬一個說話的機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