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有效的溝通,都需要相同的知識背景,相同的思維方法,相同的價值理念。否則,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樣的問題時,很難達到完全溝通的效果。

    有一個演講者,想證明酒精的害處,他在講台上擺了兩個透明的玻璃杯,一個裝白水,另一個是酒精。演講者抓了一隻蟲子放到白水裏,蟲子在裏麵遊來遊去,他又把蟲子拿出來放到酒精裏,蟲子遊了幾下就死掉了。這時,演講者非常得意地對觀眾說:“各位,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麽?”台下沉默很久,突然,後排有一個醉醺醺的聲音說:“這說明,人要是喝酒就不招蟲子。”

    這個故事說明,如果要做有效溝通,就必須具備相同的背景知識、思維方式和共同的價值體係,否則就會南轅北轍,無法達到溝通效果。事實上,我們如果了解一些語言哲學的話,就會知道,一個特定的句子去掉上下文後可以任意解釋。所以,我們應該遵循溝通的基本原則,即先不去評判,把注意力焦點放在搞懂對方的意思上,真正弄懂了對方的意思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

    溝通的品質決定人生的品質

    這是一個命題,這個命題深刻到人性的最深層。人的一生有三個最基本的關係:第一、你和你自己的關係;第二、你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與別人的關係;第三、你與上帝的關係。

    美國哈佛大學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總結20世紀心理學成就時說過一句經典的話:“在我看來,20世紀心理學的最大成就莫過於自我觀念的創立。”自我觀念是描述一個人行為的重要概念,它指你在內心裏是不是完全接納你自己、喜歡你自己、愛你自己。也就是說你自己在你心中是個什麽樣子?你是否百分之百地認為自己有價值?你應該過什麽樣的生活以及應該被怎樣對待?自我觀念決定人的行為界限及行為方式,這是你跟你自己的關係,當你內心不能完全地接納自己、不能百分之百地認可自己價值的話,你就很難正確地跟別人溝通。很多人一生都在跟自己較勁、有事想不開、對已經過去的事不能釋懷、拗不過自已、別不過勁兒來等等,就是因為和自己溝通不暢。如果你沒有學會和你自己溝通的這種技術,有可能一生都會活得很沉重以至無法解脫。

    第二個關係是你與他人的關係:你與父母的關係、配偶的關係、友人的關係、上下級的關係,也就是你作為一個主體與其他主體的關係。人是群居的動物,如果不能和其他人建立起一種穩定的、相互關愛的關係,就會失掉作為群居動物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的基本技能,而溝通技術是你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係的前提。戴爾。卡耐基認為一個人的人際關係能力占其成功要素的85%,可見它對我們的重要性。

    第三點是你與上帝的關係,也就是生命意義的來源。上帝是一個比喻意義上的主體,是指人生的意義:為什麽要活著?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人生的價值是什麽?什麽是愛情?等等這樣一係列問題。如果跟上帝溝通不暢,你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就啟動了一個自毀程序,活在無意義的生活裏,會產生無奈、無助、無價值感,就不可能活出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以上這三點都取決於溝通。

    和他人如何溝通

    溝通的最大問題是語言的模糊性。普通人和最傑出的人最大差別在於:傑出的人知道自己在說什麽,他做事說話明確具體,而普通人的最大問題是語言模糊籠統。

    一個女人和一個男子戀愛了三年,結果,男朋友跟人走了。從此,這個女人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那這句話到底表達了一個什麽意思呢?難道她和每個男人都談過戀愛?自然沒有。那她怎麽知道所有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實際上,這句話表達了對某個男人的憤怒,但她就會籠統地說成所有的男人,此為籠統模糊!人類所麵對的客觀事物幾乎是無限的,可人類隻能用有限的詞匯和抽象的概念工具來描述表達無限的事物,這就出現了一詞多義。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賦予詞語以意義的,A說這個詞時,是代表的這個意思,而B理解的卻是另外一個意思。所以,他們兩個在正常情況下是相互誤解的。周國平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男人和女人是因為誤解才結婚,因為理解而離婚。”在我們這個世界裏,人們彼此間的誤解是常態,而真正的理解卻是特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