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開始接觸零售和連鎖經營的時候,每每到公司開會,麵對銷售任務,經銷商們總是感慨競爭激烈、人才難招,門店生意難做,微利時代已經來臨等。十年後的今天,我聽到的經營困難好像跟過去仍然沒有什麽區別,隻是大家重視的程度不太一樣了,好像真的認為微利時代已經來臨,十年前門店老板、加盟商對門店毛利計算精確到“千”,今天好一點,很多終於精確到“百”了。認真地講,依我看來,國內絕大多數門店真正的精細化運營還遠遠沒有開始,很多門店除了門店形象統一、促銷方案統一、價格統一、政策統一以外,真正影響經營質量和成交率的“軟”標準還遠遠沒有建立,所以會出現同品牌同城市不同加盟店,員工對品牌曆史的介紹都不太相同的情況。有的員工說“我們的品牌起源於法國”,有的說“我們的品牌起源於德國”……軟標準不統一導致老店百花齊放、新店無法複製、人才培養速度慢、經驗主義大行其道,企業要提升品牌形象、拉動終端業績就不得不在廣告、促銷以及渠道激勵、薪資激勵等方麵花上血本。門店標準化運營不是理念層麵的一堆文件,而是需要切實操作的。所謂複製,其實就是需要有一套能夠涵蓋單店營運管理所有作業內容的

    標準化措施。連鎖經營的核心是規模效應,它的理想境界其實是“萬店如一店”。筆者在企業內訓和谘詢過程中,看到的情況往往是百店百樣,硬件上的差異可能是無法避免的,軟件上的千差萬別卻會無端流失企業應有的利潤……看下麵這筆賬就知道了:假設某個專賣店有10個營業員,每個營業員每天接待顧客20人,共計200人。30%(60人)有明確購買意向的顧客提出“怎麽這麽貴”或者“能不能便宜一點”等問題;30%(60人)隨機過來看看的顧客表示“我就隨便看看”;40%(80人)有購買意向但尚未動心的顧客提出“產品質量會不會有問題”“感覺怪怪的”等問題。

    顧客問題店員回答銷售效果(1)60人中的40%流失,即24人(2)60人基本流失(3)80人中的40%流失,即32人“一分錢一分貨”“我們的產品是品牌“怎麽這麽貴”或“能不能便宜一點”貨”“要看品質嘛!”“我就隨便看看”“那好吧,有需要歡迎您再過來”“產品質量會不會有問題”或“感“本來就這樣”“我覺得挺好的”覺怪怪的”每天因為個性化的、錯誤的回答,可能會流失116名顧客!每個月流失了3480次銷售機會!而剩下的2520名顧客又有多少是真正成交的呢?如果門店人員能正確回答,便可爭取到第二輪銷售的機會,如下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