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物理學的創新,不僅在於理論而且在於方法。對“追光疑難”――經典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定律的衝突,洛侖茲和彭加勒囿於200多年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在真理的門前戛然止步。受馬赫對牛頓力學自然觀的懷疑與批判精神的影響,愛因斯坦大膽地提出問題:“光速疑難”這個邏輯悖論是不是根源於牛頓物理學的時空觀?因而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對牛頓時空觀中“同時性”的絕對性觀念進行根本改造。晚近興起的創造學研究熱潮中,關於創新的關鍵,人們常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句名言就是出自現代科學革命的旗手愛因斯坦。

    十本書中的其餘四本屬於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這四本書在資本主義社會產生與發展時期,分別對法律、經濟、軍事和心理方麵提出了新問題、新思想、新理論,從而對社會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18世紀法國啟蒙時期的《論法的精神》(1748)宣揚的是什麽精神?它宣揚的是從皇權向人權轉變的曆史時期中,人的價值、人的尊嚴與人的自由的精神,這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毫無疑問具有世界曆史的進步意義!孟德斯鳩的政體理論、分權理論、地理環境決定論等,無非是以法律的思想和體係的形式,對人權進行理論上與實際上的維護。因而它直接地體現在1789年法國的《人權宣言》和1791年法國憲法以及1787年美國憲法中。對於至今仍代表著西方國家的價值觀的這部巨著,自然值得認真地閱讀。

    18世紀後半期,英國正處在從商業資本向產業資本轉變的關鍵時刻,《國富論》(1776)適應反對重商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需要,主張在經濟上自由放任、自由經營、自由貿易、充分利用完全競爭的市場機製。它是第一部較係統地闡述古典經濟自由主義理論和政策的著作。該書在經濟自由主義學說的基礎上,以國民財富增長為主線,從經濟哲學(利己主義人性論、均衡論)、市場機製理論(自然價格理論)、自由貿易論(國際分工論)、國家的職能論等方麵進行了分析,這對當時反對封建殘餘,反對重商主義的國家幹預主義的思想和政策,對發展資本主義生產力,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西方學者把這部與《美國獨立宣言》書同年問世的巨著稱之為“產業自由宣言書”。現在,以它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經濟自由主義,和當代所謂“凱恩斯革命”掀起的國家幹預主義,仍然是影響西方經濟思想與經濟政策的兩大思潮,它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也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在世界學術名著中它當然被列為必讀書之一。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引起的複辟與反複辟的戰爭,事關一個新的曆史時代――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戰爭論》作為這個時代軍事思想的一個理論體係,其極端重要之點首先在於:它深刻地揭示了戰爭與政治的關係,第一次提出了“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列寧認為,這是一句至理名言,是考察每一戰爭的意義的理論基礎。列寧就是以這個觀點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的;他指出,半個世紀以來帝國主義國家實行的政治就是掠奪殖民地、鎮壓工人運動,而第二國際社會沙文主義者,卻在這場戰爭中提出“保衛祖國”的口號,這實際上是在為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效勞。

    毛澤東在抗日戰爭爆發、中華民族麵臨生死存亡關頭,就十分關注對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的研究,他親自組織了《戰爭論》研究會,探討戰略問題,用以指導戰爭實踐。在《論持久戰》(1938)一書中,他發揮了克勞塞維茨的觀點,明確提出:“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他還特別指出,克勞塞維茨對“集中兵力問題講得好。拿破侖用兵重要的一條也是集中兵力。我們以少勝多也是在戰術上集中比敵人多5倍到10倍的兵力。”(《中共黨史資料》第41輯)在解放戰爭中,他把這個原則加以發展,認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法,不但必須應用於戰役的部署方麵,而且必須應用於戰術的部署方麵。”明確提出:“集中兵力各個殲滅的原則,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從中不難看出,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影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