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獻祭品。由禮生一一唱出祭品名稱,唱畢,孝子叩頭。

    8.主祭人宣讀祭文。由孝子宣讀。宣讀後於靈前焚燒。

    9.祭奠既畢。喪主及陪祭者躬身退下,回靈堂守靈。

    10.奏哀樂,鳴炮,祭奠完畢。

    九、開吊

    開吊是在設奠之後,到出殯之前的這段時間裏,喪主接待親戚朋友們前來吊喪。因吊喪之人都是客人,所以又稱做“客祭”。古時,一些大家在設奠之後,隨時可以接待客祭。如果喪期較長,有所不便時,可以選擇喪期中的一兩日為開吊日期,喪主將開吊日期告知親友,以便他們前來吊祭。在隆重的吊喪禮儀中,前來吊喪的親友們亦須行三跪九叩之大禮。祭奠時,亦有禮生二人主持司儀,其儀如下:

    1.鼓樂奏哀樂,鳴炮。

    2.主祭人就位,陪祭人就位,同祭人就位。即各依次序站在祭桌之前,麵向靈堂,低頭而立。

    3.主祭人、陪祭人上前一步,跪。同祭人原位不動,與主祭人一樣,也要跪於靈前。

    一上香。即由禮生將香遞給主祭人與陪祭人,點燃後再遞與禮生,禮生將香插於靈桌上的香爐之中,祭者行叩首禮。

    二叩首,不再點香,僅行叩首禮。

    三叩首,與二叩首同。

    4.起身複位。即倒行退回原位。

    5.主祭人、陪祭人上前,跪,叩首。

    6.獻三牲,獻果品。豬、羊、雞常被作為祭品,所以也稱此為“三牲”。但有的不用此做祭品,僅用飯菜做祭品。由一禮生唱祭品名稱,一禮生依照所唱祭品之名稱,將祭品捧奉上祭桌,予以擺放陳列。每擺完一種,再唱一種,直至祭品上完。

    獻畢,叩首。禮生唱五叩首,六叩首。唱五叩首,六叩首是接上香時的三叩首和上祭時的四叩首之數而來。以下禮儀中接此數。

    7.起,平身複位。

    8.主祭人、陪祭人上前,跪,叩首。

    9.獻財寶。所謂財寶也就是紙製的各類“財寶”。由一禮生將這些“財寶”祭品一一交給主祭人和陪祭人,主祭人和陪祭人將祭品由下而上,連續舉捧三次後放在靈前。

    叩首,禮生唱,八叩首,九叩首。

    奠酒、奠酒、奠酒。

    10.主祭人宣讀祭文。讀畢焚之。(也可以由陪祭者代讀)

    11.起,平身複位。

    12.孝子孝孫謝禮。孝子孝孫及在服者在主祭人讀畢祭文後,從棺側揭簾依次出來,麵向吊喪者跪下叩首。吊喪者還之以禮,即將孝子孝孫們攙扶起來或以手示意,使其起身。

    13.孝子孝孫退回守棺。

    14.禮畢。

    15.奏哀樂,放炮。

    在吊祭中有主祭人、陪祭人、同祭人之區分,這是根據吊祭人之間的親疏關係來決定的。所謂主祭人,就是宣讀祭文的人。主祭人與死者的關係較同祭人更為親近。陪祭人和主祭人與死者的關係應屬同一關係或稍有區別,但在輩分上應屬同輩。如外祖的家族親屬前來吊祭,有親兄弟數人,其中一人為主祭人,其餘則屬陪祭人,或堂兄弟亦為陪祭人,其餘晚輩或親緣關係較遠者,則屬同祭人。所以有主祭、陪祭、同祭之分,就是因吊祭人眾多才有所區分。若一人前來吊祭則無此區分。

    十、出殯

    出殯也叫“發引”,俗稱為“埋葬”,是喪葬禮儀中最為隆重,最為悲傷的禮俗。依古禮而言,出殯應“三月而葬”。但因此俗所需時間太長,屍體又不易保存,卻又生者不勝其勞苦。因此,在古時候就有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相應習俗,即所謂的“渴葬”與“血葬”,也就是在七日之內不卜而葬的習俗。所謂“渴”,在這裏指的是十分迫切之義,“血”是“染”的意思。《山海經·南山經》中雲:“(侖者之山)有木焉……可以血玉。”血玉,即染玉。所以,渴葬也就是指十分迫切地埋葬,“血葬”是指還染有血液就行埋葬。這裏所說的“血染”是從時間概念上而言的,而不是指血染或染血。是指人在死亡以後到埋葬之時的這段時間裏血還沒有完全凝固,可能有滲漏“染”體之嫌。

    後世的停喪日期各有不同,是由喪家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以及所處的季節來決定的。出殯要請陰陽先生根據死者的生辰八字以及死亡日子來推算出具體的日期,並開具出日程表,稱做“開殃榜”。陝北俗稱為“殃單”。殃榜大體包括大殮,成服及出殯,下葬等內容。陝北有些陰陽先生還將各個孝子、孝婦、孫子的生辰八字也考慮進去,這是不符合陰陽衝克規律的。如果子息很多,要避開衝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應當是將長子、長孫考慮進去就行了,因為在民俗中認為,子是傳代人,孫是接代人,其他人則於事無妨。

    出殯前有兩個重要的儀注需要說明。

    一個是要將死者生前所用的枕頭拆開,把裏麵的蕎麥皮和枕套一起燒掉,俗信認為,隻有將這些東西燒掉以後,死者才會斷了“戀家”的“枕上”念頭,離家飛升成仙而去。

    一個是“摔盆”。是將靈前用來盛祭奠時所燒紙灰的瓦盆摔碎。此盆叫做“陰陽盆”,俗稱“喪盆子”,也叫“吉祥盆”。此盆應由長子或長孫來摔。長子和長孫就是古代宗法製度下,宗祧繼承原則中的嫡長子、嫡長孫。沒有嫡長子或嫡長孫時,始由嫡次子或嫡孫來摔。沒有這些人時,才可由其他人來摔。摔盆之儀是一種將死者與摔盆人的關係陡然拉近的習俗,是馬上確立財產繼承關係的舉動。因此,摔盆之人的確定是一種既嚴肅又認真的事情。摔盆之儀講究一次摔碎,並且越碎越好。俗信說盆是死人的鍋,隻有摔得粉碎,死者才能將它帶入陰間。瓦盆一摔,猶如一聲號令,杠夫們立即起杠,摔盆人扛起引魂幡,引領靈柩,駕鶴而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