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來日開科考,龍虎榜上能顯名。

    主家生了小男童,前庭飽滿後心平;

    才貌勝過美潘安,前程無量世上奇。

    生辰八字四柱吉,將來定是棟梁材;

    熟讀經史研諸子,步步高升到龍庭。

    三殿試後占鼇頭,禦筆欽點狀元郎。

    披紅掛花禦街行,安邦定國第一人。

    說了兒女說主家,這是一家好人家。

    今日富貴修來的,來日榮華積攢的;

    都說你們有福的,我說還是富貴的。

    千喜萬喜滿堂喜,喜上眉梢喜心間;

    千好萬好都說好,好人自有好恩德。

    說喜唱喜喜事多,你們永遠有好喜。

    百晬禮俗

    嬰兒出生後的一百天稱為“百晬”,為“百晬”舉行的禮儀叫做“百日禮”或“百晬禮”。“百”含有“圓滿”、“完全”的意思。《東京夢華錄》中雲“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晬”,又稱做“百歲”。明代的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說:“一百日,曰嬰兒百歲。”至今,我國西北和中原地區仍然將百日禮稱做“過百歲”,北京則稱之為“百祿”。胡樸安在《中華風俗誌·京兆》一書中說:“一百日後,名曰百祿,請客與滿月同。”古人稱嬰兒滿一百天或一周歲為晬。雲:“三月而行,晬而能言。”從這一解釋來看,晬是指百日和周歲,一周歲以後則不能稱晬而稱“生”。陝北民間有稱“百日”的,也有稱“百歲”的,但大都稱“百晬”。有的地方將晬一直用到十二歲以後,甚至有用到終老的。稱“過生日”為“過晬”等。

    陝北民間重視“百晬”,因三月能行,晬而能言,這是人生最初的行為進步,所以應當慶賀。但陝北俗語說:“三翻,六坐,九爬爬。”就是說,嬰兒在三月令時才會翻身,六月令即可坐了,九個月就可以爬行。

    百晬禮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與“滿月禮”相同,有的大戶人家還在門前搭建紅、黃兩色的彩色牌樓,或掛紅、黃彩球,以增加喜慶氣氛。紅色是表示喜慶、吉慶,黃色表示尊貴。牌樓則表示富貴的高門人家,彩球則表示“圓滿”、“完全”。在院內還要搭建酒棚,設茶座。正廳辟為禮堂,鋪紅氈、燒紅燭、供神像,左右設案,陳設所收各種禮品。

    百日禮所收禮品與滿月禮的禮品大同小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百家衣和百家鎖,以及各種護身符。山東有些地方的百家衣猶如僧人之衲衣,是用各種顏色的碎布布片連綴而成的。雖然布片不一定是來自一百家,但家數還是越多越好。穿百家衣的目的就是為了長壽。習俗認為:有很多人家給孩子添衣料,就是給孩子添壽,這一習俗與陝北的“添精神”的說法相類似。百家衣一直要穿到孩子過了周歲以後才能脫掉。“百家鎖”也叫“長命鎖”、“長命索”、“百家索”、“百家練”等,是祝福孩子能夠長命百歲的用意。百家鎖或用金子製成或用白銀製成,或以銀鍍金或以銅鍍金或銀。“長命鎖”上都有圖案和文字,圖案大都是一些富貴不斷頭,以及雲龍紋飾等。文字都是“長命富貴”、“長命百歲”等,百家鎖也應該是集百家之金銀打製而成,或由許多人家合起來製作成以後送給小兒。

    常人春在《老北京的風俗》裏對滿月和百日時人們向主人和小孩祝賀時是這樣寫的:禮金用紅封套裝現金,外麵寫上“彌敬”二字,是對小孩滿月的祝詞。但也有給生男孩家寫“弄璋”、給生女兒家寫“弄瓦”或“代玲”的。送幛,講究用紅色綢繡,次者用布料,長丈二,繃四個紅紙幛光,上書“天降麒麟”、“瓜瓞綿綿”、“螽斯衍慶”、“長命百歲”之類的祝詞。有送賀聯的,多用裝裱對聯。生男則書:“麒麟征國瑞,熊夢兆家祥”,“英物啼聲驚四座,德門喜氣恰三多”。生女多用:“繞庭已喜臨鳳玉,照室還看入掌珠”,“兆葉雞飛門前設帨,祥征虺夢掌上擎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