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轎落在八卦中,八方四麵神保佑。

    新人走進九宮裏,天地六合同慶春。

    吉日吉時有吉神,花好月圓成婚配。

    延安以南則將迎花轎進門稱做“旱頭”,其歌詞雲:

    旱頭一撇,新人下馬;旱頭一撂,新人下轎。

    一撒金,二撒銀,三撒媳婦進了門。

    旱頭是用幹草,即穀稈子紮製成人形,並在人形上纏上彩色紙條。

    延安南部還有一種“拉花堂”的習俗,就是在掃帚上綴上小麵花、核桃、棗等食品,由男方即新郎的姐夫拿著,同時還要歌唱,其歌雲:

    “棗刺上麵插花花,喜喜啦啦一家人。”或雲:“棗刺上麵插兔兒,新媳婦穿的紅褲兒。”或雲:“拉棗刺,拉棗刺,明年養個黑小子。”“掃帚一拍,養了一堆;掃帚一刉,養了一院。”“刉”,刺殺之意。《山海經·中山經》中雲:“刉一牝羊,獻血。”

    二、拜天地

    延安以北稱為拜天地,延安以南則稱為“拜雙雁”,雙雁是用紅紙寫上兩個雁字,然後將其對折一下,兩個雁相疊在一起,以寓兩雁相偎永不分離。此俗是從古之“奠雁”習俗承襲下來的。古人凡婚姻六禮中的每項儀俗中都有雁作為禮品出現,因為雁在愛情上是專一的,配偶死後,另一隻終身不嫁不娶。“拜雙雁”之儀是:新郎新娘二人共提一隻米麵鬥來到天地牌位前,放好米麵鬥,將對折好的雙雁插在鬥上,侍立聽候司儀念唱而行拜禮。

    司儀唱:“一拜神靈送福來,金銀財寶麵前擺。金山銀山米麵鬥,富貴長青搖錢樹。福祿喜貴一齊來,前程好運不斷頭。今日雙雙拜天地,雙雁永世不分離。”

    新郎新娘行拜天地和拜雙雁之禮。

    司儀又唱道:“二拜後土加一丁,兩家兒女結婚姻,保佑兩家吃口旺,一年四季常安康。”

    新郎新娘再拜天地和雙雁。後土即土地神,與天共為陰陽,因此有天公地母之說。

    司儀又唱曰:“三拜公婆福壽長,錢財萬貫多牛羊。”

    新郎新娘向翁姑行拜禮。

    司儀最後又唱道:“四拜七十二路有功神,敬物尤在敬合同,過往神靈並仙佛,保佑新人拜天地。”

    拜雙雁之儀完畢,進入洞房。

    三、撒帳

    撒帳之儀是新郎新娘進洞房之前所行禮儀,有專人行之,撒帳詞為:“一撒東方甲乙木,二撒南方丙丁火,三撒西方庚辛金,四撒北方壬癸水,五撒中央戊己土,金穀留根長一埂,一撒來一功,二撒雲兒來,再拜玄空命裏相合撮兩和,喊一聲驚天動地,盡在福祿之中。天無忌,地無忌,薑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大吉大利。”

    新製婚禮儀節

    禮製大都由朝廷頒布,民間行之。朝廷依前朝禮製,結合新朝習俗,製定出適合社會通行的禮製儀俗,以通行天下。民國時期,因新的禮製沒有頒行,人們便在舊禮製的基礎上結合社會、文化的進步,建立了一套新的民俗禮儀製度,流行近百年來仍然影響著後世禮俗。現將民國時期的新婚禮儀介紹如下:

    一、新婚禮說略

    古時候,人們有親迎的禮俗,從民國開始,人們大都不再去親迎了。這一習俗盛行於都會城市和商埠。但在內地仍然實行著親迎之禮。

    新式婚儀是:婚禮堂前所備的證書,諸如婚約、婚書等,由證婚人來宣讀。介紹人、證婚人、男女賓代表都應有頌詞。在有的婚禮儀式上,還有主婚人宣讀訓詞的,並由來賓歌唱結婚歌曲。

    新式婚禮有三個顯著特點: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然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也必須由男子向父母陳以誌願,在得到父母的允準後,再請介紹人去征求女子父母的意見。女子父母允準後,由介紹人約期,訂邀男女會晤,男女雙方最後同意後,婚姻才能確定下來。

    2.訂婚時,男女雙方要訂立婚約。婚約內容包括求學、置業等誓言。

    3.結婚之日應由男女雙方各自的父母贈給金戒指,以及禮服一襲。

    二、議婚儀節

    婚姻大事由家長主張,父母為子女議婚。首先要詢問子女的意願,然後再遣使媒人往來通辭。等到雙方家人及子女允許後,再根據男女本身情況以及他們的出生年月日和主婚人的情況,來決定訂立婚約等日期。

    三、納彩問名儀節

    納彩之前,男方主人要準備好有關文書,以請問女子姓氏、家世、出生年月日等。另外還要將男子的姓名、伯仲排行以及出生年月日一應文書交於媒人,以預先告知女家。

    納彩之日,男家以子弟一人為使,著大禮服,奉書偕媒人一同前往女家。女家主人也要穿著大禮服,迎候於門外。將賓客讓入門後,賓客東位而麵西,將書奉致,並致辭。致辭後陳禮物於庭。主人麵向北,行鞠躬禮後受書。賓客請以退避,由儐者(也有使子弟一人行此儀者)引領賓客到別的房間。女家主人將文書收納。然後將書有女子姓名、出生年月日、伯仲排行等文書備齊。由儐者請賓客升堂,主人奉書出堂,麵朝西行鞠躬禮後將婚約文書授予賓客。賓客亦行鞠躬禮受書。隨從人員請退,主人請醴於賓客,賓客依禮相辭(禮辭隻可一次),然後許饌布席,賓主各就其位。酒過三巡後,賓客離席告退,行一鞠躬禮。主人答一鞠躬禮,送賓客於門外。

    四、納幣儀節

    納幣之前,男家應先準備一禮單,詳細載明禮物名稱和數量,禮品有錢幣、飾物、食品等。禮單所列禮品應事先由媒人告知女家。到了納幣日,男家主人遣使奉書攜帶禮品與媒人一同前往女家。女家主人接受禮品與文書後要出具回複文書,交於賓客帶回。納幣之儀亦要醴賓,其儀如納彩。

    五、請期儀節

    請期是商訂迎娶之日。男方主人要出具文書,置辦禮品,遣使與媒人同到女家。女家主人將賓客迎入堂後,先由賓客致辭,表明請期之意。女家主人則相辭,向賓客表達迎娶之日由男家來決定。賓客在這時將請期文書奉上,女家主人接受文書後表示許諾。賓客告退,主人醴賓,其儀如納幣。

    六、親迎儀節

    在迎娶的前一日,女家要遣人來男家,將妝奩用具陳列於婚室(洞房)之中。婿家要於婚室中宴請女家來人。各自以客東主西的位置而坐。還要在案上陳列合巹器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