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誌》載:夏至浚水(疏通)改水質。五月五日取墳上土和磚石一塊,以小瓶裝好,埋於自家門外階下,合家不患流行時疫。抱樸子說,初五日以朱砂書寫赤靈符掛於心前,可避兵災,去瘟疫,去百病。赤靈符在古時候被稱做治百病符,舊俗於正月初一所佩之符就是赤靈符。

    《雲笈七簽》載:五月五日不見血物。五日午時取天落雨水磨朱砂,寫一“龍”字,第二年這天又落雨,再依法寫一“龍”字。字如銅錢大,將二字合作一丸,婦人難產,飲以乳香湯,並男左女右,手握字丸即下。如第二年未下雨,則前一字無用,每年當寫百字以濟人。

    《博濟方》載:初五日午時或十二月三十日,取豬心血與黃丹乳香為丸,如蠶豆大,以紅娟盛好,掛於門上,有子死腹中者,可用酒磨一丸,服後即下。五月取桃仁一百個,去皮尖,研細入黃丹二錢,丸桐子大,用做治瘧。

    《衛生方》載:初五日,收百草頭曬幹後研為細末,用紙包好收藏。有患瘧疾者,取一撮,以紅布絹拴定在患者臂上,男左女右,不令患者知之。

    《本草圖經》載:五月收杏去核,從早上開始蒸至午時,再以微火烘幹,收貯。加少許糖便可服食。服此,可駐顏,故又稱做杏金丹,但不宜多服。

    《呂公歲時記》雲,夏至日,一陰始生,宜服製過的雄黃,以折陰氣。

    《洛陽雜記》載:端午日造木羹、艾酒,以花絲樓閣插鬢贈遣,還可製避瘟疫。

    《救民易方》載: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豨薟草(即白花菜)去根,花子洗淨,將莖葉入甑,九蒸九曝,層層灑酒與蜜水,蒸至九次後,極香,幹後研為末,入蜜為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五至七丸,米湯送下。百日後,可去周身癱瘓、口眼歪斜、久臥不起等疾。還可明目,使白發變黑,強健腦力。

    《靈寶經》雲:五月五日可修續命齋。

    五月養生宜養腎肺,孫思邈說,五月肝髒氣休,心髒之氣正旺。進入五月宜早睡早起,慎發泄,以順天時。五月火旺則金衰,人到此時宜獨宿淡味以保養髒腑。五月勿躁,止聲色,不違天和。

    五月卦值垢位,垢有遇之意。此時,人體中陰氣遇陽氣,呈柔遇剛之象。辰時是體內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坐臥宜向東南。

    陝北民間有:“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其意是說,因五月正值鋤草時間,天旱了鋤下的草會很快死掉,六月正在出穗之時,需要有雨。

    六月禁忌

    六月逢卯忌食雞,忌食苦菜。因避“饑苦”而忌之。河南民間忌六月刮大風,有諺雲:“六月南風井底幹。”

    六月初六在民俗中稱之為“曬衣節”,又說是“曬龍袍日”。這一天,家家都曬衣服、書籍,以避免黴漬鼠齧。在測候方麵有這天忌風雨,如果是陰雨天氣時,兆示著秋季有雨水之災,並且有牲畜、瓜果、蔬菜受損的預兆。有諺雲:“濕了龍袍,淋破蓑皮。”“六月六日陰,牛羊貴如金。”“六月六日雨,菜根遭蟲蛀。”

    《孝經緯》載:夏至過後十五天是小暑,小暑十五天後是大暑,初後為小,望後為大。

    《晉樂誌》載:在十二時辰中,六月與未時相應,未有味之意,即萬物漸漸成熟嚐之有味了。

    《玄樞經》載:六月天道東行,做事出行都宜往東。

    《千金月令》載:六月不宜用未,犯月建,百事不利,六月初一忌經營,初十、二十日忌裁衣交易。

    《仙誌戒》載:六月六日忌取土開掘。

    《四時纂要》載:三伏不宜嫁娶,傷夫婦,不吉利。六月忌飲山澗澤水,飲則令人患癖。

    《雲笈七簽》載:六月廿四日忌遠行,水陸皆不吉。六月不可吃羊血,傷人神魂少誌。六月忌食葵,犯則患水癖,且為犬齧,終生難治。

    《千金方》載:六月不可食韭,令人目昏。忌食羊肉,傷人神氣。忌食野鴨鶩鳥。忌食雁。忌食茱萸。忌食動物之脾。因脾旺於夏,脾在五行中屬土,故宜戒以上各物。

    六月養生宜補腎髒,宜食鹹味,少甘味,時常飲米湯為最好。

    六月卦值遁位。遁者,避也。意即二陰浸於長夏(遁卦下是二陰爻呈上升之勢),陽當避之,因此,六月應莊矜自守。辰時是人體內陽氣最旺盛的時刻,坐臥宜向南方。

    黃帝問歧伯,人在夏季吃什麽藥最好?歧伯說,可吃補腎茯苓丸,能治男子內虛、四肢浮腫、小便赤黃、神濁淋漓、絞痛、膀胱冷痛、陰囊濕癢、口渴而飲水、腹脹等症,這些都是五勞七傷之疾。其方為:

    茯苓五錢,杜仲五錢,山茱萸四錢,附子二錢,牡丹皮四錢,澤瀉三錢,桂枝三錢,山藥五錢,地黃四錢,細辛二錢,石斛二錢,生薑四錢,蓯蓉三錢。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日二服。忌房事,忌生冷、豬、魚等物。

    《遵生八箋》載:六月宜飲烏梅醬、木瓜醬、豆蔻湯以去口舌幹渴。

    《雲笈七簽》載:六月六日取水收藏於一幹淨甕中,一年不臭,以此水做醋、醬及醃菜,一年不壞。

    《真誥》載:十九日、廿四日宜拔白發,永不生。又雲:初三、初四、十八、廿八拔白發亦可。

    《四時纂要》載:六月初一日、初七日、初八日、廿一日洗澡,可除病去災。

    《荊楚歲時記》載:六月、伏日,宜做湯餅服食,名為避惡。

    《瑣碎錄》載:六月宜食苦菜花以養心氣。

    《家塾事親》載:食西瓜解暑,名為白虎湯。

    《濟世仁術》載,六月可用扇子急扇手心,則五體俱有涼爽之感。抱樸子說,於三伏中,用黃芪、茯苓煎膏,入甘草末三分,以井水調服,可治譫狂。

    《養生仁術》載:六月不可用涼水浸手足。以防引來狂邪之風。犯則令人瘋狂,體重氣短,四肢無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