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赦母倉吉日

    天赦吉日是:春戊寅、夏甲午、秋戊申、冬甲子。

    母倉吉日是:春亥子、夏寅卯、秋辰戌醜未,冬申酉。以及土王用事後的巳午日。

    所謂天赦,是星象中的叢辰名。天赦在這裏的用意就是“赦宥罪過之辰”。《協紀辨方書》中稱“天赦者,赦過宥罪之辰也。每季有一天,即立春後的戊寅(土木)日,立夏後的甲午(木火)日,立秋後的戊申(土金)日,立冬後的甲子(木水)日,此四月幹支相生,地母平和,故為大吉之日。此四日又被認為是百神上天之日,無所禁忌。母倉,亦是叢辰名,是吉神。每年春季的亥子,夏季的寅卯,秋季的辰戌醜未,冬季的申酉和土王用事以後巳午日,是母倉當值的時候”。

    土王用事,就是民間所說的土旺,就是土氣旺盛的意思。土旺於四時,但在四時中各旺十八日,合計七十二日,稱為土王用事。土王用事的推算日期是從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開始,上推十八日即是土王用事的時間。

    太歲神煞出遊日

    太歲神煞出遊日指的是太歲這位神煞出遊的日子,凡事應當避之。《恪遵憲度》雲:“太歲為人君之象,首列地祇之尊,地祇理從地支,故以五子日幹為所在之方。如甲為東方木,故甲子日東遊,丙為南方火,故丙子日南遊,庚為西方金,故庚子日西遊,壬為北方水,故壬子日北遊,戊為中央土,故戊子日遊中宮。五者,生數之極,故各遊五日,合計五五二十五日。”出遊以後還位。其時為:

    甲子日東遊,己巳日還位,

    丙子日南遊,辛巳日還位,

    戊子日遊中宮,癸巳日還位,

    庚子日西遊,乙巳日還位,

    壬子日北遊,丁巳日還位。

    凡用於偷修者,必須在還位的頭一日完工。

    地支六衝凶日

    此六衝,方位相對,五行相克,陰陽不配,故而,選擇家、星命家均據此來判斷時日之吉凶。衝破者,日與月衝,或與歲君衝,都是凶相,故而忌之。其衝為:

    子午相衝,醜未相衝,寅申相衝,卯酉相衝。

    辰戌相衝,巳亥相衝。

    羌

    羌,亦稱羌戎,是我國古時候的一個民族名稱。羌這一名稱最早見於甲骨文卜辭。商、周時期已廣泛分布在今青海、甘肅和新疆南部以及四川西部一帶,這一時期,已有部分羌人曾入中原定居。商代末年,羌人曾隨周武王伐紂。秦、漢時,部落眾多,有先零、燒當、卑湳、卑禾、婼、參狼、白馬、犛牛、鍾、越嶲等。西漢時期,各部羌人都被泛稱為“西羌”,東漢時,則以西羌專指羌人中內遷定居於陝西等郡的一支。魏晉南北朝至唐宋間,又有宕昌、鄧至、白蘭、黨項等部,居住分散,均以遊牧為主。但其中與漢人雜居者則早在戰國、秦漢時已逐漸定居農耕。西漢、魏、晉、唐、宋時,羌人不斷反抗漢族封建王朝的壓迫,其中以東漢後期的羌人起義規模最大,前後曆時五六十年。起義失敗後,部分被迫東遷內地,部分南遷至隴蜀交界的山區。東晉於北宋間,燒當,黨項羌人先後建立過後秦、西夏等政權,統治者多受中原王朝的冊封,並助魏、唐破氐及吐穀渾。

    傳說,炎帝就是羌人的始祖。

    羌人所信奉的圖騰為羊頭角,所以,羌人最早在祭祀活動中就是以羊作為祭品的。

    陝北舊時的府縣誌中,均有羌人在陝北活動的記載,陝北文化亦受到羌文化的影響。

    殃

    民間俗信以為,人死以後要出殃。在靈魂觀念下,殃在離開家之前是死者的真魂。在離家的時候,要到各個房中去走走,最後看上一眼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在追命鬼的逼迫下,真魂才離家轉生去了。真魂離家時,還必須到灶君那裏去辭拜。因此,民間就有了在灶台上撒灰的習俗。此俗認為:從灶台灰上所留下的真魂印記就可以看出真魂下世轉生的情況,即有貓爪,真魂就轉為貓了,有人的腳印,真魂就又轉為人了。

    殃在民間認為是一種禍害,越是戀家的人,它的禍害就越大。所以,人們在死人出殃的時候要避殃。若有不避者,輕者遭殃不利,重者有亡命的。因此,人們也把遇到不順心的事,稱之為“遭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