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帶著張良的書信來到漢中,將書呈於劉邦。劉邦看了張良信劄後,再一看韓信,覺得張良對韓信有些言過其實了。因韓信從外貌上看,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僅平平人而已。劉邦倒有些不快之意,但因韓信是張良所舉之人,不便明著推掉,就安排韓信在驛館內暫住下來,以冷漠相待,使其自己離去,也算是對張良有個交代。

    蕭何聞聽張良訪得賢才韓信後,與韓信交談,覺得韓信也沒有什麽過人之處,可是蕭何對張良則是言聽計從,認為韓信既然是張良看中的人物,其中必有可用之處,便與劉邦言說,依張良之言,委以重用。劉邦則言,張良雖有才智,但在韓信身上卻失算了,因此,始終不肯任用韓信。蕭何恐韓信閑來日久,有離去之意,一邊每日裏陪韓信談家國之大事,一邊敦促劉邦任用韓信,但始終不能奏效。隻好對韓信說,主上對張良言聽計從,等張良回漢中後再作道理。韓信怏怏不快,蕭何恐韓信日久生疑而去,便安頓手下人對韓信予以監視,一旦有離去跡象,無論什麽時候也要給自己通報。果然,韓信實在受不了這種冷遇,一天夜裏來到廄棚,牽出一匹馬,離漢中而去。這一舉動被監視的人看見了,報與蕭何,蕭何聞聽後,急忙披衣而出,竟然連鞋都忘記穿了,跨上馬匹,月下追韓信而去。將韓信追上後,挽住韁繩,不放韓信去,並明以大義,說劉邦乃天下仁義之君,天下將來必定是他的。又說,要去也得等張良回來再說。韓信因感張良的知遇之恩和蕭何月下追趕的真摯之情,隻好掉轉馬頭回到館驛。

    張良又訪得了許多賢才,回到漢中,本以為漢王劉邦已經任用了韓信,沒想到韓信卻遭此冷遇,便與劉邦言說韓信有將帥之才。韓信若被他人所用,天下將屬他人,漢王則無望稱帝天下也。劉邦這才認識到韓信對自己有多麽重要,隨即與張良商議任用韓信事宜。張良則不同意,要劉邦在漢中城內築一座三丈六尺高的“拜將台”,築好後,由劉邦親自拜將,以挽回韓信遭冷遇的麵子。劉邦起初不同意,最後在張良的再三勸說下,終於同意了。

    “拜將台”築成後,張良請韓信高坐台上,劉邦親自在台下拜將,並將寶劍一柄賜予韓信,以此號令三軍,如君親臨。韓信有了這一殊榮,很感激劉邦、張良、蕭何的知遇之恩,領兵掛帥,打敗了西楚霸王,為劉邦贏得了天下。後蕭何在呂後的威逼下將韓信騙入未央宮殺害,成為天下奇冤。因此,後人評價韓信時,說韓信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是說,如果沒有蕭何,韓信就會走離漢中,投到別處去,他將一事無成。如果沒有蕭何,誰也把韓信騙不到未央宮中,韓信也死不了。

    韓信聰穎過人,有超常的智慧,傳說他從小就具備了這些才能。因此,民間也將韓信被人加害而死的短命與他的才智聯係在一起,說他的才智之高衝犯了神靈,將他的陽壽折損了四十年。這些說法具體如下:

    “漂桃計”折了八年陽壽。韓信於三歲的時候和幾個小孩在磨上玩耍,一個小孩拿一顆核桃玩,不小心掉進了磨眼,怎麽也拿不出來,小孩們隻好走了。韓信立即向磨眼裏尿了一泡,核桃漂起來,韓信磕碎後吃了。這樣,韓信就衝了白虎星,損去八年陽壽。

    韓信在九歲時為人定了“分井計”。說韓信有兩家鄰居,兄弟二人,父母亡故後分家過著日子。兄長是個老實人,而且又勤勞,過著富裕的日子。兄弟是個無賴,又很懶,整天靠變賣從父母手上分得的財產過日子,坐吃山空,終於有一天,家裏再也拿不出可供變賣的財物了。他想,韓信很聰明,可以讓他幫忙出個主意。韓信詳細問了情況後,他們兄弟二人隻有父母留下的那口井可以作為共同財產,便給兄弟出了個分井的主意。兄弟找到哥哥說:井是咱父母留給咱倆的,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我那一半要做茅廁了。哥哥聽後很惱怒,說,你做了茅廁,那我還用不用井了?兄弟說,那我不管,既然是我的一半,我願做什麽就做什麽。哥哥沒有辦法,隻得又給了兄弟一筆錢將那一半井買下。井雖然沒有被兄弟當做茅廁,但兄弟揚言要做茅廁,井中有水,水中有龍,韓信這次衝犯了“青龍”,天意又將其陽壽折去八年。

    韓信十三歲那年為一財主家放羊,來到九裏山後有些困了,就躺在地上,但怕把羊丟了,不敢睡實。正在這時,有兩個神仙化作凡人來點化韓信。其中一個說,那個小孩躺的地方是一塊好墳地,有人家作為陰宅,日後定會有子孫當將軍,領兵掛帥打天下。另一個則說,好是好,稍微高了些。韓信本來沒睡著,聽見他們二人的對話後,假意做出翻身的樣子,往下溜了一點。那個人說,這下好了。韓信假意仍然睡著,等二人走後,就順著身體畫出道道後,趕緊起身,用攔羊鏟挖坑穴。坑挖好後將一個綿羊疙羝推下去,回家對娘說,一隻羊掉在坑裏了,讓娘幫著吊一下。韓信早年喪父,母子二人艱辛地生活在一起,丟了羊,生怕被財主家怪罪,母親就與韓信一起來到九裏山,到了坑邊,娘問羊在哪裏,韓信說在坑下,讓娘下去拴羊。韓信趁娘往坑裏看的時候順勢將娘推入坑中掩埋了。掩埋後,韓信大哭了一場,說,娘,咱們如此清貧,何時才有出頭之日?不是為兒的狠心,這是一塊好墳地,後人可以出將入相,如果被人家占去豈不可惜,也耽誤了孩兒的前程,日後孩兒若有出頭之日,也不枉娘早赴陰間一場,我也可以光宗耀祖。自此以後,韓信遊走江湖,拜師學藝,熟讀兵書,成為漢朝開國名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