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精聽了以後,高興得不得了,狂笑了幾聲,竟然笑死了。其實,狐狸精是回陰間報功去了,彭祖還蒙在鼓裏,抱著屍體哭得死去活來。

    狐狸精回到閻羅殿,向閻王稟報了實情,閻王氣壞了,將那位貪酒失職的判官革職查辦。從生死簿上拆下撚子一看,果然找到了錢鏗的名字,不由得大笑道:彭祖錢鏗,生死輪回,大限天定,你竟然多活了八百歲,還是要到我地府來的。大筆一揮,將錢鏗勾掉了。

    閻王剛剛勾了錢鏗的名字,就有兩個無常鬼抖著鎖魂鐵鏈站在了彭祖的麵前,彭祖大吃一驚。再看著懷裏抱的女屍,什麽都明白了,長歎一聲道:

    彭祖活了八百八,

    有話不該胡亂誇。

    若非貪色說漏嘴,

    閻王老兒奈我何。

    另有說法是,判官在陰府核對生死簿時,油燈的燈撚燒完了,殿內漆黑一片,順手在生死簿的裝訂背上撕了一綹紙,搓成燈撚續上,點亮油燈以後繼續核對。不料,撕下的這綹紙記載著彭祖的冥檔,燈撚燒盡後,冥檔中沒有留下彭祖的隻言片語,判官當然查對不出來,彭祖也就長久地活在世上。

    由於彭祖的長壽與不老,他一生娶了很多妻子,妻子一個又一個地死去,一個又一個地轉來陽世。元配妻子蘭英曾經三次轉世嫁給了彭祖。這月老也似乎與彭祖過意不去,如果不要讓蘭英再嫁給彭祖,彭祖便成了與天地同壽的神仙了。蘭英轉來世上雖然麵目變化了,但她卻認識自己的丈夫,當她第三次死去後,在閻羅殿上與閻王吵了起來,斥問閻王,為什麽我已經死了三次,我丈夫卻一次都不死?閻王問蘭英,你丈夫叫什麽名字?蘭英說,他叫“彭祖”。閻王命判官尋來生死簿查找,把八百年前後的冥檔查了個遍,哪有個彭祖的影子?閻王急了,人活百歲已是長壽了,這都要玉皇大帝禦批以後才能享用,哪有無緣無故就活八百多歲的道理?這事要讓玉皇大帝知道了那還了得,非把自己打入十八層地獄不可!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判官給閻王出主意說,打發兩個無常鬼到人間去查訪,何時查訪出來何時回府交差,如若查訪不出就將他們貶為遊離鬼,不得進入地府。閻王聽後想,也隻能如此。傳來黑白二位無常,交代清楚,要他們到陽世上查找一個八百多歲的叫做“彭祖”的人,找到後帶回地府。二鬼得令,來到陽世。

    閻王隻交代了八百多歲這個年紀,至於長相等其他特征未曾向二鬼說明。二鬼想,既然已有八百多歲,肯定是老態龍鍾的老人,便在人海中尋找起來。人大都活到七八十歲就死了,個別的活一百來歲也就罷了。黑白無常經常捉拿人魂,對這些歲數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八百多歲的人的長相從來沒見過,不知他究竟應該是什麽樣。更何況彭祖壽而不老,貌若年輕人,所以人們稱他為彭祖,黑白無常到了彭祖跟前也認不出來。鬼又不能向人打聽姓名,所以,他們在人間尋訪多日都沒有彭祖的一點消息。

    黑白無常心裏急了,怎麽才能找到彭祖向閻王交差?還是黑無常的鬼點子多,他對白無常說,人活得歲數大了,經得世事也多,咱們就用一些反常的辦法看看能否把彭祖勾出來。白無常問,用什麽辦法?黑無常說,咱們一人拿一塊黑炭到黃河邊上洗,那裏的碼頭上過往行人多,說不定會碰上彭祖,他看見咱們洗黑炭以為他經的世事多,從來沒見過把黑炭洗白的,必然要誇口相譏咱們,這不就把他勾出來了嗎?白無常一聽有道理,二人一人拿著一塊黑炭,來到黃河渡口上,洗起黑炭來了。

    活該彭祖壽數已盡。有一天,彭祖從龍門渡口渡河,準備到橋山拜謁黃帝,剛要上船時,忽然看見黃河邊上有一個穿著黑衣、一個穿著白衣的人正在河邊蘸著水,用石頭擦洗偌大的黑炭,感到有些奇怪,便上前問道:你們在幹什麽?黑白無常也感到奇怪,他們洗了這麽多天從未有人問他們幹什麽,今天有人上前來詢問,是不是彭祖到了?一邊仔細觀察著彭祖,一邊回答說,這些炭太黑了,我們想把它洗白。彭祖一聽,哈哈大笑著說:我彭祖自己活了八百八,沒見過黑炭能洗白的。黑白無常一聽,此人名叫彭祖自己,又自言活了八百八十歲,正是他們要尋找的人。頓時,將黑炭撂在河中,從身上解下鎖魂索套在彭祖脖子上,帶回陰間交差。

    閻羅殿上,閻王將彭祖細細看了一遍,果然貌若童子!如果不是這次將他勾到陰間,他必能再活八百八,還是一位童子!便問彭祖自己,你是如何能活到這般年紀而不老的?彭祖說,人生循道而不違常理,凡事清逸,不要淫欲,適應四時,采納萬物之靈,自然可以長壽,這是我修道之法。今之所來,正是道與仙之區別。仙不屬你管,邀遊天宮而不死,卻未有人之真性。今日,我道雖成,且來地府與你為友,八百人生雖然短些,我也不為所憾,所憾者,未能將長壽之秘訣流傳於世。但不知你是如何知我的?閻王說,是你妻告在我這裏,故使無常將你索來。彭祖長歎曰:

    狠毒莫過婦人心,

    百年夫妻仍外人。

    陰陽相隔不記恩,

    反將恩愛作怨恨。

    大禹

    禹是傳說中的遠古部落聯盟首領,夏朝開國國王。姓姒氏,名文命,亦稱大禹、戎禹、夏禹。是黃帝的曾孫鯀的兒子。帝堯時代,洪水泛濫,堯派鯀去治理水患,他以填堵之法,逾九年而無功,治水失敗。舜繼堯位後接受了四嶽的推選,使禹繼鯀業,繼續治水。禹吸取了鯀在治水方麵的經驗教訓,立足於疏導,率眾興修溝渠,疏通江河,引水灌溉,發展農業生產,“與益予眾庶稻鮮食,以決九川致四海,浚畎澮致之川,與稷予眾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補不足,徙居。眾民乃定,萬國為治”。傳說,大禹櫛風沐雨,率先垂範,“身執耒臿以為民先”。“股無完胈,脛不生毛”,以致“生偏枯之疾,步不相過”,“顏色黎黑”,“竅氣不通”,“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於是,眾服其功,帝舜賜他玄圭,以表其功於天下。後被舜選為繼承人,代舜行政事十七年。舜死後,禹讓位於舜之子商均,但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拜禹,禹遂即天子位,改國號為夏,後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設職分官,作贖刑,鑄九鼎,劃九州。各州以名山大川為界。禹曾舉皋陶為繼承人,但皋陶先死。禹又以伯益為繼承人,任之政。公元前21世紀,禹在向東巡狩途中在會稽死去,傳說終年百歲。伯益讓位於禹之子啟,諸侯以啟賢,皆朝之,啟於是即帝位。有說法,禹雖舉益為繼承人,卻不委以重任,後啟居帝位,是禹精心安排的結果。史稱“夏禹傳子”,破壞了禪讓製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