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各個車間取消“百寶箱”的指示,確實出自陳立之口。他作夢也沒料到,這麽一丁點兒的小事,竟然象刨了祖墳似的引起了許萬全及其徒子徒孫們的恐慌和仇恨!因為許萬全的模範事跡裏,幾乎篇篇都不厭其詳地描寫過他的“百寶箱”,以及他如何言傳身教地帶動其他幹部也都設立自己的“百寶箱”。所以,在許萬全的字典裏,他本人就是“百寶箱”;“百寶箱”就是許萬全,就是勞動模範,就是利農修配廠的光榮傳統!誰若是廢黜了“百寶箱”,誰就是挖了他的祖墳,就是再一次把他打成“假勞模”!哎呀呀,我們的白麵書生陳立,哪裏懂得這一套深奧的道理喲,他要是不踩響幾顆“地雷”那才怪哩!

    然而,陳立也是懂道理的。他曾在利農廠“蹲點”五年,現在又當了大半年廠長啦,他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也了解這“百寶箱”的來龍去脈,或者說這個東西發生、發展和消亡的必然規律。他在本廠幹部和技工培訓班上公開講過這個問題:自從建立了利農拖拉機修配廠,三十年來,始終沿用著一套陳舊而落後的生產方式。首先,是修理工吃“大鍋飯”,各種零件隨便領、隨便用,隨手滿地亂扔,浪費活該,與我無關!幹部也好,黨團員也好,凡是愛惜國家財產的,那你就來“遍地撿螺絲釘”吧,設立“百寶箱”吧,你可以受表揚,上報紙,當勞模,提幹部,可是別忘了喲,有人滿地亂扔,你才有“遍地螺絲釘”可撿呀!其次,是生產管理無計劃,不科學,每年“三夏”、“三秋”農事大忙季節裏,拖拉機自然就損壞得多,修配廠的修理任務也就大量增多,農民催得急如星火,修配廠也就加班加點,早戰、午戰加夜戰,還有突擊搶修大會戰,“蘿卜快了不洗泥”呀,修理質量沒保證,剛修好的鐵牛又來“二進宮”,新舊零件更是遍地亂丟、亂扔了!農忙一過,修配廠也就出現了“半年閑”,根本談不上有計劃的均衡生產。這樣的廠子,要不連年虧損那才怪了哩!

    說這些話,當然有人不愛聽羅。可是,陳立就是這麽個人,腦子裏缺一根“弦”,不懂得給老廠長留一點麵子。其實也沒法留麵子,不把問題說透,今天又有什麽理由改弦更張、推行新的“快速修理法”呢?

    他還在另外一次車間幹部會上說過:“現在不同啦!班組實行了承包責任製,修車要搞經濟核算,新零件要你花錢買;廢舊零件歸你自己回收,又有了修複舊件的新技術、新工藝,誰還肯扔一顆螺絲釘呀!你想撿螺絲釘也撿不著啦!我作過調查,所有的‘百寶箱’裏隻有一些廢紙和西瓜皮啦,變成了臭烘烘的垃圾箱--我們何必在車間裏擺一大溜垃圾箱哩?幹脆把它們取消了吧!消除這些代表落後生產方式的標記,隻能說明我們前進了,開始了先進的文明生產!”

    有個車間主任故意提醒他:“這件事……還是問問許書記吧!”

    陳立聽了哈哈大笑:“別開玩笑啦!這種小事兒還去請示黨委書記,不得把他累病了哇!快別去找麻煩啦。如果誰舍不得自己那個‘百寶箱’,就抱著它到曆史博物館去展覽吧!”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陳立這些不知深淺的言行,傳到許萬全耳朵裏,再加上張禹那些挑撥離間的“酒後真言”,互相印證,一場並不奇怪的風暴就要來臨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