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點了當地的一種咖啡——波斯尼亞咖啡。

這種咖啡的器具很特別,有一個不大的銅咖啡壺,配上更小的瓷的咖啡杯,還配著小小的可愛的軟糖點心。

這種咖啡是不濾渣的,需要先把糖放進咖啡壺裏,攪拌後,糖融化後,還不能喝。還要再等上幾分鍾,等到咖啡渣都沉澱下去後,再把咖啡倒進小瓷杯裏去,就可以開喝了。

塞爾維亞人很愛喝咖啡,咖啡店遍布著街頭巷尾。

兩人一路旅行過來,路邊的咖啡座永遠是有人的,或獨自喝著咖啡,或聚在一起談笑風生,還有小情侶手拉手在竊竊私語。

同時,塞爾維亞人也很喜愛各種甜品。

今天的早餐,兩人就吃到了一種新的甜品。

外表看來這是一個削好的蘋果,上麵點綴著奶油和水果櫻桃。

一口咬下去,才知道原來在蘋果裏填入了核桃,核桃的香味、蘋果的酸甜的味道,還有其中加入的糖漿的甜味,混合在一起,口感豐富到讓人回味無窮。

除了這道甜品,店主還推薦了一道土耳其酥餅。

類似卷餅,中間卷著肉末,肉末和餅一起烘烤,餅烤成了金黃色的顏色,肉末的香氣和麵餅的香氣相混合,香氣四溢,讓人聞著都想流口水。

懷夕早已發現了,這裏的餐廳的桌上都擺著一種醬。據說既可以作為開胃小菜,也可以作為一種搭配的醬。這種醬的材料是煮熟的紅色菜椒和大蒜,據說還可以加入茄子,味道上是甜中帶微辣。

這種醬也可以在路邊的小店裏買到,玻璃瓶裝的。

懷夕想,這就類似於我們的老幹媽吧。

告別石頭城,兩人的下一站是往北走的城市——諾維薩德,也是塞爾維亞的另一個大城市,僅次於貝爾格萊德。

匡珩向懷夕介紹:“諾維薩德是塞爾維亞的文化中心,很多人把它叫做‘塞爾維亞的雅典’。多瑙河在諾維薩德城中穿過。”

匡珩又說:“我們到了那裏之後,先住下來,諾維薩德不大,我們在城市裏走走逛逛,”

匡珩定的住宿地點在諾維薩德的老城區。

懷夕看向車窗外,那裏是一個廣場,一座很醒目的尖頂的教堂,有白色的屋頂和彩色的玻璃窗。在這座教堂的正對麵,還有一座頂部豎有一座鍾樓的建築。

懷夕打開手機:“這個廣場叫自由廣場,那個尖頂的教堂是天主教的教堂——瑪麗大教堂,說是在塞爾維亞比較少見的哥特式建築,那個頂部豎有一座鍾樓的建築是諾維薩德市政廳。這個地方被稱為塞爾維亞國內最像歐洲的地方。”

匡珩將車停在一座建築門口:“我們就住在這裏。”

兩人下車。

這是一座很壯觀的兩層建築,沿著自由廣場綿延而去。

匡珩:“這是伏伊伏丁那酒店,19世紀50年代建造的,不容易的是,到現在還在營業中。”

在酒店的旁邊,是一家家的露天咖啡店和小酒館,很多的桌子和遮陽傘。

廣場中央,有一座紀念碑。

匡珩:“這附近還有一條大街,吃的玩的買的都有,我們一會兒來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