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個老師隻是30歲出頭而已,思想卻與父母輩幾乎一致:詛咒一個人,惡意攻擊一個人,依然揪著“剩女、沒人要”的把柄,而且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的觀念,不然怎麽出口即問結婚的事。如此見識,不敢恭維。

    這個老師是位女老師,作為一個小縣城的高中老師,我絕不信她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她的情感之路沒有經過任何波折的——戀愛失敗、與丈夫發生口角、婆媳關係,這些裏麵,她不可能完全避免。要知道,女人活得比男人艱難多了。

    她有沒有一個人走過夜路的寂寞,有沒有感到過彷徨,生命裏是否也存在著很多的不安——這些她有過嗎?若是有過,何以對另一個陌生的、毫無私怨的同類出口如此惡毒?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為一位老師,而且是高中曆史老師,相信背誦鴉片戰爭哪年哪月哪一分鍾開戰,她是專業級別,但是,作為一個曆史專業的人,連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麽簡單的道理,她都不明白?

    一個老師教給學生的是什麽?不是慈禧在她死前先弄死光緒,也不是什麽運動對曆史產生了什麽意義——老師給予學生的,是他的包容心態,高瞻遠矚的境界,以及探討人生的智慧和思維,而不是書本上的死東西,以及“嘴上一套,心裏又是一套”的虛偽。

    這個曆史老師,因為跟學生發生口角,從而上升到人身攻擊,而且不止攻擊當事人,還株連九族,對與自己不同路的人采取一刀切的否定態度:你性格不好,你姐性格也不好,那肯定是你父母沒教好(這個倒是學曆史的派頭);我結婚了,你沒結婚,噢,那你是怪物。

    這是正確的曆史觀嗎?到底這人是如何當上曆史老師的?是考上去的,還是找關係上去的?無論哪一種,都太可怕了。千萬別說我是因為她歧視了我,而導致我對她口誅筆伐。

    事實上,就像打籃球的王治郅一樣,恰好是因為他犧牲了他的職業生涯,才換來了姚明他們後來更好的職業環境。

    我們這一輩人也是如此,處在這個新與舊的變革時代,我們很艱難地活著,是為了給下一輩人創造更自由的,更能夠自我表達的生活空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