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愛稱,“爸爸”是戲稱。

    ——寧詩

    ——幼兒園,記不太清了。

    醒來,屋裏沒人,寧詩媽媽又去找寧爸爸了,寧詩一人在床上醒來,等著爸爸媽媽回來;

    “砰砰”有聲響,哦,寧爸爸又喝醉了,寧詩已經習慣了;

    “砰砰砰砰”又有聲響,這次屋裏隻有寧詩和寧詩媽媽,外麵喊著:開門,要債的,不還剁手指。寧詩當時不懂;

    ——小學時期,弟弟出生,不賭了,懶!

    羅女士娘家那邊人來救濟,幫忙一起做衣服,就是裁縫。

    寧詩終於覺得爸爸有個爸爸樣了,但他不做事,隻有寧詩媽媽在做。

    分賬的時候,寧詩在旁邊玩,聽到了舅舅說:沒辦法,你也知道你家那個,不幹事。

    寧詩當時隻知道好像自家錢是分的最少的也不知道為什麽,但回想起當時,分賬時,爸爸在旁邊睡覺,好像也懂了。

    ——初中,他麻將室,她在街頭賣小吃。

    初中,家裏挺困難的,裁縫生意大多蕭條了,不景氣了,寧詩媽媽一直在賣小吃賺錢,寧爸爸做過快遞員,但他得到的工資總是不翼而飛,跟媽媽一起賣小吃,他會在隔壁打小牌。

    也是此時,寧詩奶奶出現了。

    因為寧詩媽媽要出去做生意,就麻煩她來照顧兩個孩子,寧詩是不願意的。

    因為奶奶重男輕女,會經常罵孫女寧詩,會因為姐姐坐壞了弟弟玩具就拿衣架打她,但寧詩沒有抱怨,她知道媽媽不容易,不能給媽媽添麻煩,所以,從小,寧詩就養成了報喜不報憂的習慣。

    寧詩為數不多的頂嘴是因為她會罵兒子不爭氣因為會虧待她的孫子的同時也會罵寧詩媽媽管不好他兒子很沒用,幫媽媽辯駁。這時,就會被奶奶罵沒家教。

    但現在的寧詩早已不在乎。

    在弟弟剛出生時,因為自己低血糖犯了,把奶嘴不小心掉進了廁所,第二天奶奶來時,會說:怎麽不直接暈死在廁所。寧詩那時哭的很傷心。

    後來,小事積累多了,感情也淡了。她隻覺得,隻要有媽媽就夠了。

    初中時,要中考,寧詩奶奶是個愛麵子的人,喜歡攀比,會一直跟寧詩說,你家隻剩下你了,你要好好讀書,以後要好好幫襯弟弟。

    寧詩其實很喜歡弟弟,因為弟弟是很懂事的,隻是有個不懂事的奶奶在旁邊煽風點火,所以,寧詩並不會把脾氣發在弟弟身上。

    寧詩知道要好好讀書,但卻不是為了完成奶奶的心願,是為了自己,為了媽媽。至於弟弟,弟弟要是永遠不會變成他爸爸那樣,她也會永遠做個好姐姐。

    而那時的寧爸爸,依舊是不顧家裏,老師開家長會要兒女寫封信給來開家長會的家長,那次,剛好是他,當時還對父親沒完全失望的寧詩告訴父親:有什麽苦衷可以跟家裏說,不必瞞著,你要加油啊。但並沒有什麽用。

    高中——原諒不了了,以後對我再好,也不會好了。

    高中剛開始,媽媽生意景氣起來了,家裏也在舅舅伯伯們的幫助下富裕了一點,一起合夥開了家小店,攢了點錢,寧詩從小便善於畫畫,跟老師也學了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