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徐老爺子,顧秋白在長安貴族圈子裏的聲望又升高了,以善重彩的新派畫師的名號,打入了真正的上流社會圈子。

    三公主還親自出麵背書,邀請顧秋白為其畫人物肖像畫。

    顧秋白的身價漲了,春在堂的生意就變得更火爆了。

    《萬裏行舟》在國子監的篇章也快要結束了,即將進入下半部分的朝堂爭鬥。

    恰在此時,皇帝要立儲一事也鬧得沸沸揚揚。

    按照大慶朝的律法,太子該立嫡立長。隻是從大慶朝某一任皇帝開始, 並沒有遵循這一原則,僅憑當時的皇帝喜惡。由此位皇帝開始, 開創了大慶朝的百年盛世。

    此後帝王也紛紛效仿,成了默認的潛規則。

    這任皇帝比起前輩們生的不算多,共有六位皇子,三位皇女。其中,二皇子和六皇子較為得寵。

    而年歲最長的大皇子則十分平庸,已年近三十,政績上表現平平,也不似他的兄弟那般出口成章。皇帝對其不甚喜愛。

    這兩年皇帝身體漸漸支撐不住,考慮到立儲一事,要提上日程。

    朝中爭議最大的便是二皇子和六皇子。

    朝臣們個個都是人精,皇帝更喜歡誰他們看的一清二楚,像五皇子之流,根本不在考慮之列。

    綜合來看,二皇子是最合適的儲君人選,朝中的支持者眾多,但六皇子的母家更好,在朝中也頗有聲望。

    朝臣們為此爭執不休,皇帝則是不置一詞,遲遲未下決定。

    皇帝,才是最心累的。他自己的孩子他心裏有數,其實個個都不適合做皇帝。

    大皇子蠢笨,二皇子殘暴,老四不爭不搶,老六還小,還有個尚在繈褓的老七。

    老五更是一心隻懂畫,詩文都不通,在皇家來說,也算是個二等殘廢了。

    思來想去,最適合做皇帝的竟然是老三弘禧。

    老三繼承了他的全部優點,聰慧過人,殺伐果斷,最適合做帝王家。雖是女子,卻比她的任何一位兄弟都要強。

    若他們有老三一半強,也可堪大任了。

    此時的皇帝,其實已經在考慮讓弘禧遠嫁。這樣一來,遠離朝堂爭鬥。

    更重要的是,免去兄弟對她的疑心,弘禧自小便鋒芒畢露,若他日新皇登基,這樣做還可勉強保她一命。

    而三公主弘禧此刻在幹什麽呢?

    她正在春在堂內,等著簽署春在堂的入股協議。

    自她邀請顧秋白為其創作肖像畫,便是給顧秋白拋出了橄欖枝。顧秋白被迫承了她的情,對她自然是避無可避。

    到了要立儲這麽敏感的時間點,三公主就找上門,顧秋白不相信這是巧合。

    她私心是很欽佩三公主的,但結合實際來看,她的女子身份在封建王朝實在是個太大的阻礙。

    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

    她不想把春在堂,尤其是不想把宋卿卿卷進這樣的爭鬥當中。

    春在堂內。

    三公主找上門,提出投資春在堂的請求。

    所謂投資,入股,意味著她將在春在堂擁有話語權,意味著春在堂有可能變成三公主的政治工具。

    顧秋白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顧秋白明確表態:“我不願卷入任何麻煩事,我隻想做個普普通通的書肆老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