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苗家母子和李峰一家五口都落戶在了秦家村,成了秦家村外姓村民的其中之一。

    兩家的房子離秦蘇家都不遠,關係相處的一直很融洽。

    七歲的秦晗已經啟蒙,早就帶著弟弟跟著舅舅讀書識字了。

    也許這就是氣運之子的差別,明明才三四歲的年齡,已經比自家七歲的哥哥讀書識字厲害許多了。

    秦晗很是受打擊,不過被秦蘇安慰了幾次就放開了。

    等到苗春山開始去鎮上讀書後,兩個人的識字就落在了秦蘇身上。

    秦晗沒過多久也被送到了學堂裏,秦昭鬧著也要去,最後是兩兄弟一起去的學堂。

    學堂是村裏新辦的,畢竟得了一筆小財,手裏有錢,怎麽也要把以前做不到得給辦起來才行。

    教書的先生是族長從鎮上請回來的老秀才,孤家寡人一個,帶著一個愣愣的小夥子照顧他的日常起居,以後就留在秦家村養老了。

    家裏不缺銀錢,基本上都把孩子送進學堂都讀書去了,好歹認識幾個字,以後也好找活幹。

    孩子都去上學了,秦蘇就一下子閑了下來,整日躺在搖搖椅↑曬太陽,提早過起了養老生活。

    看的苗春喜都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秦蘇並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自顧自的享受著鹹魚的悠閑生活。

    等到外麵徹底安定下來後,秦蘇就開始在村子裏開起了作坊,之前種植的辣椒,棉花到了它們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辣椒醬,老幹媽豆豉醬等各種辣醬……

    棉花也可以紡線,織布,這都是一種進項。

    因為他發現老大品晗對讀書不感興趣,習武也是沒多大興趣,偏偏對做生意很喜歡,特別是數字很敏感,算賬又快又準。

    為了自己夢好好的養老,秦蘇就把這兩個作坊給開了起來,以後不管是老二走科舉之路,需要花費的銀錢,還是老大想要做生意的本錢,就都不用發愁了。

    後來苗春喜的弟弟考中進士做了官,外放到別處去了,就把老娘也帶走了。

    這時候的的兩個兒子也已經長大,老大秦晗十五歲已經開始慢慢接手了作坊裏的生意。

    老二秦昭十來歲已經是最小的秀才了,這還是他的夫子壓著他不讓他再去考舉人的情況。

    年紀小就怕他性子不定,來個傷仲永就後悔了。

    於是,就讓他開始多讀一些書來豐富自己的見識。

    甚至還跟著夫子出行去體驗生活。

    讀書人,特別是聰明的天才讀書人,多少都有些孤傲自賞,目下無塵的情況。

    哪怕秦蘇並沒有多寵愛秦昭,也沒有避免他的清高自傲之感。

    所以,他的夫子才會帶著他到處去看看,體驗一下人生百態,讓他多一些煙火氣。

    沒辦法,為了孩子的未來,秦蘇終於從鹹魚狀態裏出來,帶著兒子就開始到處流浪。

    也沒有明確的目的地,也沒有明確的方向,就這樣走到哪裏是哪裏,一走就是兩年。

    等到他們回到秦家村時,正好是秦晗準備訂親的日子。

    苗春喜有些埋怨秦蘇,“你說你要帶兒子到處去看看,我以為也就一兩月就回來了,哪知道竟然走了這麽久,你可真是太狠的心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