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蒙恬與大秦帝國第一順位繼承人公子扶蘇位於最前,

    隨後便是王離、楊翁子、趙賁三位封號將軍!

    再後便是涉間、王大腦袋、楊熊、蘇角、林躍等一軍將軍!

    最後便是長城軍團的上百位中郎將!

    而宦官韓城,於眾將前方的比武台上經過焚香等一係列流程,在數百位百戰沙場的大秦武將殷切的注視下,韓城終於開始捏著嗓子讀起了聖旨!

    當然,最先的聖旨是給大將軍蒙恬的,內容可謂是花團錦簇,同時聖旨中命蒙恬修築長城,仍舊鎮守邊疆!

    其次是扶蘇,勉勵的同時,聖旨中卻沒有提及讓他回到鹹陽的話語。

    再然後才是諸將,

    王離一戰徹底奠定了他長城軍團副帥的職位,

    並且他的嫡長子王元雖未能成功射殺冒頓,但他卻誤打誤撞的射殺了冒頓的好友薩哈韓,陣誅二流武將,王元因此升任校尉,延續了他們王家從軍的傳統。

    而楊翁子與趙賁則是憑借這一戰得以馬上封侯!

    這對於年逾五十的楊翁子來說,算得上沒有任何遺憾了!

    因為楊家自楊翁子之父楊端和隱退後,這些年來武將一途的勢力有所衰減,遠不及同為武將世家的王家與蒙家。

    這次他憑借北擊匈奴得以馬上封侯,也算是重振了楊家的門楣。

    此刻從他抖動的眉毛便能看出楊翁子內心的喜悅。

    而對於剛剛不惑之年的趙賁來說,可以說正是雄心壯誌之時!

    二人皆是昂首挺胸的上前領旨!

    同時聖旨中還宣布,董卓的大軍正式從長城軍團調離。

    也就是說,從此以後董卓再也不歸長城軍團管轄,從編製上便與長城軍團脫離了關係。

    這一道旨意,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就連蒙恬都微微怔神,顯然也是頗為意外。

    但董卓的去向,聖旨中卻是沒說,但眾將也是能夠猜到,之前董卓與衛戍軍對月氏的出擊可謂是兩極分化,趙匡胤率領的衛戍軍穩紮穩打,但同時進展也有些緩慢;而董卓卻是勢如破竹,差一點便大破了月氏的王城。

    想必是將董卓的大放異彩,博得了上層的青睞,所以才將董卓大軍繼續留在月氏,逐漸蠶食敵軍。

    而董卓一百八十萬大軍的空缺,則由長城軍團的後勤軍先行補充六十萬,再由大秦各郡的士卒充實,逐年補充至一百二十萬人馬。

    而這一百二十萬大軍則由涉間統領!

    也就是說,涉間現在是封號將軍了!

    “末將涉間,定當為大秦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林躍看著涉間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接旨,心中也是開心至極,涉間終於走到了這個位置上!

    封號將軍!

    可謂是一步登天了!

    對於這個結果,眾人也沒什麽異議,畢竟有實力與涉間爭奪這個職位的人不多。

    而為數不多的有資格與涉間爭奪這個位置的楊熊,則從子爵升任伯爵,同時調任潁川郡郡尉,擔任一郡將軍!

    雖然大秦武將調任他處的情況不少,但如楊熊這樣的青壯武將毫無征兆的調離,還是讓眾將有些意外。

    穎川郡位於黃河以南,中原腹地,臨近帝都鹹陽,而潁川郡郡尉,則是掌管著潁川郡共一十二縣的百萬士卒,可以說權勢照比長城軍團的一個將軍要高出許多!

    再則這一戰過後,北境恐怕近十年不會有大戰,也很難再立一些大的功勞,所以楊熊也是沒什麽遺憾,大踏步上前接旨!

    “末將楊熊,叩謝天恩!”

    而一旁的楊翁子也是欣慰至極,他這個侄子的能力毋庸置疑,本以為這次會升任他的副將,今後按部接班,沉澱十餘年,等他退後接任他的封號將軍的位置,也算是延續了楊家在軍中的勢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