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躍率著白馬義從一路奔襲,照著簡易地圖盡量避開草原上的部落。

    一連急行軍三天,除了必要的飲食與休息,他們一刻不停。

    士卒們連日奔襲,士氣有些低落,可按照地圖上所示,他們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距離白羊王的大營還有很遠。

    “全軍休息。”林躍說道,這一刻他體會到了急行軍的痛苦。

    非訓練有素,意誌堅定的戰士,根本幹不了這個活。

    同時他也對後世為了全民族奮鬥的戰士們充滿敬意。

    如果是鶴野城的守軍,可能一天便會歇菜了,他們白馬義從已經表現得很好了。

    話落,便有士卒前往各營傳話。

    【兵種:白馬義從

    規模:十萬

    訓練度:87

    士氣:71】

    訓練度越高,士卒們之間的默契越高,相應的也能發揮出更高的戰力。

    士氣則是包含了軍心、凝聚力等。

    士氣高昂的情況下,便能發揮出平時所不具有的戰力。

    60是個平均值,如果低於60,則屬於士氣低迷。

    “主公,我們剩餘的糧食隻夠半天的了。”趙雲對林躍說道。

    林躍聽後點點頭,拿出簡易地圖看了起來。

    《孫子兵法》作戰篇中說過: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簡單來說就是以戰養戰。

    缺人了,便在你的國土上征召兵員來打你,缺糧了,就搶你的糧食補充我自己。

    林躍作為將天版的《孫子兵法》的熟練度掌握到滾瓜爛熟境界的人,自然是懂得這個道理。

    同時林躍也對孫武欽佩萬分。

    一句:兵者,詭道也。

    便為古代華夏的戰爭史翻開了一個新的篇章!

    將堂堂正正列陣而戰的春秋時的傳統軍事禮儀和戰場規則掃地出門後,華夏大地才能誕生出那麽多絕世名將!

    在那之前,戰前必須有宣戰、請戰的儀禮,必須師出有名,給敵國的戰書還要用謙稱,還要相互為送戰書的使者舉辦宴會,飲酒賦詩,好好招待。

    交戰時,不能使詐,禁止偷襲;不能二次傷害已經受傷的敵人;戰爭結束接收俘虜時,遇到頭發花白的敵國老兵,要給予放行,不得俘虜。

    不能因地製宜、利用險要的地形取勝;一旦敵人敵國君主死亡或發生自然災害,就要退兵。

    如今擊敵於半渡是常識,那時候擊敵於半渡可是要遭人恥笑,名聲不保的。

    種種規矩和禮節,數不勝數,當真是比後世結婚還要繁瑣。

    甚至邲之戰中,楚國大勝,晉國撤退時車軲轆陷進了泥裏,楚軍還要幫助晉軍將戰車從泥中脫困後,才繼續追擊。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接受幫助的情況下,晉軍還能嘲諷楚軍,說我們不像貴國軍隊逃跑經驗那麽豐富。

    楚軍也不生氣隻是言語相譏,嘴上不停的同時行動上卻一直幫助晉軍,直到晉軍全部脫困後才開始追擊。

    二十二年後,又是這兩國遇到一起,但形勢卻發生了逆轉,這次楚國大敗,晉國追擊。

    楚王逃跑之時慌不擇路,遇到了晉國的後軍。

    晉國後軍統帥郤,見到楚王的第一反應便是馬上追過去,然後在兩軍陣前......給楚王規規矩矩的行了個大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