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名聲就是金字招牌

    其實上官雲實在是低估了這個年代人的力氣,五六十斤的東西,除了太小的孩子搬不動,基本上十四五歲的少年都能扛起來就走。

    山裏人走點山路算什麽,十幾二十裏,隨便休息一下,晚上之前準能到家。

    再說了,這可是救命的糧食,誰肯輕易讓別人給拿著啊,所以隻有那些帶著幼子或者年邁的老人肯讓運輸連送一段,所以基本上都是自己背回去的。

    這樣一天下來,足足五六千人拿到了過年的年貨,大家奔走相告,第二天開始,可就了不得了,周圍數十裏的村鎮,甚至更遠的地方的百姓聽到消息,無不全家出動前來領糧。

    一時間方圓百裏的百姓都是聞風而動,流民蜂擁而至,沒辦法宋家寨又專門派人在廟會周圍多開設了幾個粥場,為饑餓的百姓提供些熱乎的吃食。

    上官雲已經打算的很寬裕了,準備的物資足夠兩三萬人消耗,可是到了臘月二十八的時候,這批物資就已經消耗光了,運輸連請示上官雲又增運了一批物資,才勉強夠越來越多的百姓的需求。

    上官雲也是不住皺眉,虧得自己洗劫了海城日軍,否則哪有這麽多物力招待這數萬民眾啊。

    還有一件事就是,宋家寨這邊鬧出了這麽大的動靜,而小鬼子那裏卻沒有什麽太大的動靜,按照上官雲的猜測,日軍很可能會氣急敗壞的發動偷襲,或者派兵搶劫老百姓的物資。

    他甚至都做好了跟鬼子幹一仗的準備了,不過直到廟會結束,日軍那邊都沒有什麽異常行動,這也給上官雲敲響了一個警鍾,那就是鬼子肯定憋著更大的故事呢。

    楊超跟閔文千這兩天可是累壞了,到了下午終於堅持不住了。

    回去的路上還在討論“你說咱們大當家這麽敗家,他爹娘知道麽......”梁珊珊翻著白眼道。

    “你懂什麽...”宋大龍瞪了她一眼。

    “這叫做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所謂民以食為天,得民心者得天下。

    舍不得些許糧米,怎能贏得這天下人心,自今日起,我宋家寨連同指揮官的威名將在五龍嶺乃至整個東北大地響起,我宋家寨的壯大指日可待,哈哈...”,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其實幾人說的沒錯,上官雲這次的放糧行動,一方麵是救助百姓,另一方麵的目的就是打出名聲,收攏人心。

    在這種亂世之中,上官雲明白若要想成大事,靠的絕對不是精銳的軍隊,而是那些看似微弱,實際上卻是國之根本的民心。

    華夏數千年以來,曆朝曆代,更替傳承,無不遵循這一原則。

    尤其是近百年來,隨著統治者閉關鎖國,社會生產力不進反退,當權者不思進取,隻知道愚民自守,拚命打壓新興事物的崛起,造成了社會矛盾逐漸激化,貧富差距的加大,百姓無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然而,愚蠢的統治者仍舊自我感覺良好,對於自己的過錯不予改正,反而變本加厲,壓榨民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