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讓賈瓚想不清楚的,是後來西部三鎮交上來的傷亡數字。

    據其稱,三鎮與叛軍交手十餘次,其中陝西鎮陣亡一萬四千多人;寧夏鎮陣亡一萬一千多人;甘肅鎮陣亡八千九百多人。

    跟叛軍沒打出個結果,三鎮加在一塊光是當場陣亡的士兵,便已經達到了兩萬多人。

    叛軍那邊雖是沒有具體數字,但看其後來在陝西肆意妄為,便知壓根就沒受到多大損失。

    一開始,賈瓚便是想破腦袋也沒弄明白,這三個鎮這是怎麽打的仗。

    別說是兩萬多的邊軍,就是兩萬多頭豬,光是踩也能踩死幾個叛軍吧。

    直到他在太原查出了太原總兵吃空餉的證據後,前後一聯係,他便想清楚了其中內情。

    無非是為了銷賬而已。

    賈瓚在晉地查貪官查的如火如荼,九邊雖是另外一個體係,不受賈瓚管轄,卻也難保哪天不會燒到他們這裏。

    這麽多年的空餉吃下來,萬一朝廷哪天要查,總得有個說法。

    如今爆發了叛軍,機會這不就來了嗎?

    賈瓚甚至懷疑,若不是覺得過於誇張的數字,有些侮辱朝中那些人智商的嫌疑,恐怕三鎮報上來的,就不僅僅隻是兩萬多人了。

    他這番話,著實讓三位總兵無地自容。

    可他們依舊沒有放棄,穀學義咬著牙拱手道:“寧國公教訓的是,末將慚愧。”

    “隻是既然敵軍勢大,末將便更當竭盡全力,以助寧國公一臂之力。”

    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不想在後麵當個吃瓜氣氛組,要上去跟帖木兒帝國過上幾招。

    三人如此積極的態度,便又引起了賈瓚的懷疑。

    若僅僅隻是立功,在他這番貶低之下,怕是早已無地自容,老老實實的聽從安排,在後方吃瓜了。

    這般情況下依舊請求出戰,若是沒有利益相關,賈瓚是絕不相信的。

    隻是略微思量了一番,他便明白了他們想幹嘛。

    看來上次叛軍作亂,他們過於保守,手裏的賬還沒有銷完。

    這回趁著帖木兒來襲,打算故技重施,徹底清賬。

    想及此處,賈瓚便笑了幾聲,無奈的搖頭。

    三人這般醜態,讓他不禁回想起曾看到的一篇文章。

    此文章寫道,在明朝嘉靖時期,有一股幾十人的倭寇連續洗劫江南數省,殺傷近萬軍民,連續攻破二十多座縣城,一度打到了陪都南京城下。

    甚至還想喬裝打扮混入城內打開城門,一舉攻破南京城。

    當時明朝部署在南京附近的江南大營,足足有十二萬人,可是卻拿這幾十個倭寇沒有任何辦法,任由他們肆虐。

    為了剿滅這股倭寇,朝廷動用了數萬大軍,圍追堵截了兩個多月,這才將這夥人給剿滅。

    不管這事是真是假,在賈瓚看來,嘉靖時期著實發生了太多不可思議的事。

    這件事雖然已經足夠荒唐,可跟別的荒唐事比起來,也就不顯得多誇張了。

    真的發生了,也並不奇怪。

    嘉靖年間,朝堂昏暗程度遠超想象,明朝各地駐軍衛所也腐敗不堪,吃空餉喝兵血狀況極度嚴重。

    江南地區承平百年,極少經曆戰事,這裏吃空餉的現象比起其他地方,還要更深幾分。

    吃空餉這事是不能長久的,沒被查出來還好,一旦查出來,銀子都要吐回去不說,命也不一定能保得住。

    這個時候,倭寇來了。

    這對官老爺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