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夏。

    過去的十三年,大明皇帝東征西討,不但推翻了異族的殘暴統治,恢複了漢家江山,且勵精圖治,誓要還漢家子民一個繁榮穩定、安居樂業之所。

    皇帝體恤天下百姓,官吏和勳貴卻遭了殃。

    零零七的工作製累點就算了,可怖之處是早上穿著官服去上朝,中午穿著囚服鋃鐺入獄,晚上家人抬著屍首上山。

    應天城菜市場被砍掉頭顱的官員,比宰掉的豬都還要多!

    江寧縣。

    申時(15-17點)的太陽依舊毒辣,可街上依舊行人如織,商販的叫賣聲不絕於耳。

    雖然江寧縣距離應天府有三十裏地,是應天府下轄的一座偏遠小縣城,但這座小縣城的繁華卻不亞於應天城內。頗有“小應天”之架勢。

    繁華的街道上一片祥和,百姓安居樂業。

    鬧市處,一個老頭卻清冷而霸氣得出眾。雙手背於身後、緩步於街道之上,頻頻打量著四周的商賈攤位,時而眯眼點頭、時而嘴角上揚甚是滿意之狀。

    他雖然頭戴四方巾,身穿著一件打著補丁的粗布衣,但其龍行虎步,氣質神武,明眼人一瞧就知此人不俗。

    (洪武初,各階級的穿衣著裝納入了法律,這人穿著是平民服飾。)

    老頭身後半步,緊隨著一個長相儒雅的年輕人。

    這個年輕人看起來二十來歲,也是頭戴四方巾,但身上的圓領襴衫卻是很顯眼吸睛,妥妥的一副書生打扮。

    兩人一前一後,走在江寧縣大街上。

    申時剛過,他們來到了縣衙門口。

    隻見縣衙裏的衙役正十分粗暴地將衙門裏的百姓給驅趕了出來。

    然後朝著群眾大喊:“跟你們說了多少次了,申時過後我們就要放衙了,別礙著老子瀟灑……”說著就將一塊木板掛了起來。

    木板上麵寫著兩個朱紅色大字:放衙。

    圍觀的百姓並無惱怒之狀,識趣般紛紛散去,很顯然,這種呼喝和舉止對他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不足為奇了。

    而那個老頭子和年輕書生定在原地紋絲未動。

    老頭正是朱元璋,“書生”則是他的大兒子朱標。

    兩人之所以出現在這裏,是因為上午上朝之時,去年大明考滿第一的知縣朱瞳被景川候曹震彈劾貪汙受賄。

    朱元璋惜才,生怕殺錯了能臣,所以力排眾議,堅決沒讓暴戾的錦衣衛來查。

    不然,經過那些屠夫們的手,哪怕是是清官,出來後人也得殘廢,不能再為百姓做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