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晨在山水閣的駐留,沒有確定任何時間,這是與虞昊的約定。當然,如果不出所料,到了春天,就算彖國不動,列國又如何會甘心消停。屆時戰事一旦發生,就算虞昊不逼葉晨去前線坐鎮指揮,葉晨哪裏又閑得住。戰爭的巨獸一旦蘇醒,不到精疲力盡,緣何能停得下來。況且,每次戰爭之後,往往會滋生更多的仇恨。放眼天龍陸,能夠最大程度避免戰爭破壞的政權,除了彖國有所施為之外,列國在這方麵的考慮,其實是相當欠缺的。

    到目前為止,除了葉晨提出的理論體係,列國均無法實現真正的國富民強。就連虞昊對葉晨提出的這套“人民”理論,也表現出相當的佩服和認可,北鐵與合薩兩郡的實踐和結果,就是最有力的證明。葉晨則因為見識方麵擁有千年的跨度,即使抄作業,也不需要有被人維權方麵的擔憂。當然,無論虞昊,或者天龍陸的其他政權領袖,隻要是一個正常的統治者,接觸到這套理論之後,都會如獲至寶,難以抑製廢寢忘食推新政的衝動。彖國,實在是很幸運。虞昊當年為葉晨拜將封侯,此時看來,應是彖國人事方麵最明智的舉動了。

    中土的典籍中,不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章句,但運用起來卻十分籠統,既不突出要點,又沒有細節描述。葉晨抄襲的這套“人民”理論,則有鼻有眼,可圈可點,施政的行家裏手運用起來,便能清晰觸碰天地正道的威力,再應證於儒家“心正、身修,齊家、治國,天下平”。

    葉晨的理論與虞昊的實踐,好比一劍一譜,比起那些有劍沒譜,或者有譜沒劍的對手,彖國的優勢已經無法繼續掩藏。他日劍法有成,又仗得手中利器,笑傲江湖乃是水到渠成。

    短短幾日過去,葉晨與王偉一道,一邊醉生夢死,一邊整理著山水閣收到的紛繁信息。王偉不喜政治與謀略,或許是因為出身於江湖的緣故,但這並不意味著王偉不善於謀略。從列國的動作來看,列國間的敵視和間隙還是存在的,這些間隙目前並沒有發展到可以利用的程度。有時王偉身為半個局外人的視角,來分析時局,反而對葉晨有所啟發。

    葉晨在山水閣過得愜意,醉生夢死之餘,還找了山水閣的花匠,插花種草,儼然一副退休老大爺的性子。有時還邀約王偉一起,一邊澆水鬆土,一邊東拉西扯的談論政事。

    列國的主要問題,還是在民生方麵,離國和冉國的朝廷,已經提出了新政,照彖國的葫蘆畫自己的瓢。想一想很容易,推行起來就不像彖國這麽順風順水了。這兩國的士族和宗親怎會歡迎重新分配土地和財富的政令,而且是把自己的財富分給下麵的兩腳羊。所以這兩國的新政,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還是換湯不換藥的樣子。這兩個國家的權貴組織結構不同於季國的情況,可謂派係林立,但中央的實力還是把持得很穩固。冉國和離國新政的推行,基本是著落在原來的聶國那個方向,那些土地是新打下來的,宗親和士族在那邊的蛋糕誰也沒有做大,朝廷要是想動一動,權貴們隨便迎合一下即可。

    容國則大張旗鼓的整軍,畢竟彖國拿下綏同的時間不長,根基未穩。容國如果在沒有其他敵人的情況下,彖國北線的防禦壓力還是十分巨大的。

    恒國則開始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不得不承認,王為遠的戰略眼光還是相當專業。分別向列國都派了使團,距離近的加深友誼,距離遠的混個臉熟先,無論將來擴張還是守土,都有備無患。距山水閣收到消息,派往彖國的使團應該已經出發一段時間了。

    坐鎮中央,一覽大局的感覺實在太好了,山水閣不單會收到直轄四郡傳回來的一些消息,整個彖國的消息都會在這裏集中,有些比較緊急的奏疏也會精簡後做上特殊的標記,發到山水閣,再由山水閣傳至虞昊案前。一般用驛站傳來的書件,至少在時間上,不算最緊迫的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