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嗲對著坐在床上的文子說:“文伢子,你挑個日子吧!賣掉家裏一隻肥豬!”

    “選好日子要到嶽母娘家報個信!”廖嗲嗲抽口煙。

    “嗯,嗯,好的!”

    說辦就辦,文子立馬拿出老黃曆,挑個好日子。

    “就選十月國慶節這天吧!適合婚嫁!”

    十月國慶這天,舉國同慶!

    李家大院打掃的幹幹淨淨。

    同村的人們都互相幫忙。

    組長一大早把婚宴安排表給張貼在廚房顯眼處。

    廚房裏人員,采購員,招待員(泡茶水),鳴炮的,舉持婚宴的……

    本來要到娘家接親,因為太遠也沒有車,直接在附近四姑娘家住著。

    四姑娘雖然已經去世幾年,但,她的兒女陸續成人。

    四姑娘的小叔子離婚後一直未娶,在家裏種植苗木。

    四姑娘的兒子在城裏打工。

    四姑娘的女兒玲子二十歲也早早嫁人了。

    玲子,她在表姊妹中是受教育最多的孩子。

    母親四姑娘一直鼓勵和教育玲子要好好讀書走出紅毛圍子,自立、自強。

    也許,是她天賦不夠,她怎麽努力也沒有考上大學。

    高考半年後母親去世。

    她學過理發,學過新娘化妝,站過櫃台,當過保姆。

    她多次戀愛無果!

    她每段戀愛都是傾住自己的愛,但,終究被辜負。

    流產、被拋棄!

    也許七零後女生多吧!

    很多家庭,尤其是農村,一戶人家總是幾個甚至六七個都是女孩。

    為了生育男孩子也是拚了。

    國家計劃生育政策開始時還有大量躲避計劃生育的夫妻,他們都是為了生男孩子。

    70年代男女比例1:1,也就是說,歪瓜裂棗的男孩都可以娶上媳婦。

    女孩想嫁到一戶好人家比較困難。

    家庭條件好,自身條件好的男孩子非常走俏。

    玲子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

    最後她在媒人的撮合下,嫁到了郊區的菜農戶。

    次年生育一個女孩。

    丈夫沒有讀多少書,但也比較勤快,這是很難得的。

    表哥文子結婚,玲子先行回到紅毛圍子。

    她聽說嫂子柳青連結婚的婚紗都沒有,又從同學那借來兩套婚紗。

    白色和紅色的婚紗。

    她根據嫂特征,紮個森係自然的發型。

    好在玲子學過新娘化妝,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把柳青打扮得漂漂亮亮。

    柳青穿上婚紗隻等新郎文子來接親。

    羊古巷的兩岸:紅毛圍子大山這邊到對麵王姓家步行也不過是二十多分鍾。

    摩托接親來去也不過半小時。

    文子西裝革履,這西裝也是借來的。他早早就約好幾個好友,借來幾輛摩托車,一行人浩浩蕩蕩去接親。

    文子的婚禮終於在鄉鄰好友的幫助下圓滿完成。

    文子坐在床沿,他鬆了一口氣,家裏這盤光景居然把媳婦娶進門了。

    柳青和文子開始正式獨立生活。

    辦完喜酒的第二天。

    清晨,一家人喝過稀粥。

    “文伢子,今天開始分家了,按你家三口人分。”李大嗲一臉嚴肅對文子說。

    李大嗲和老太太以及文子叔叔三口一家。

    幾個兒女結婚各自成家。

    “一口鍋,六隻菜碗六隻飯碗給你們家。”李大嗲吩咐文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