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禮又一次戰敗,軍隊的士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

    而朝堂上似乎有了新的風向,誰也不知道他們一個決定又會有多少千千萬萬家庭支離破碎。

    北狄人似乎看穿了大禮空有大國名號,實際上卻是繡花枕頭草包心,大禮的軍隊根本不堪一擊。這邊大禮節節敗退,那邊北狄則是士氣高漲,在主帥的帶領下攻下一城又一城,勢如破竹。

    ……

    沒有人料想到一夕之間青州竟然成了北狄的囊中之物。

    按理說青州雖然地處大禮中部偏北,但是遠沒有西北離北狄那麽近,而且按照之前的戰爭走勢,前麵至少還有三個州才能打到青州地界。

    可是大禮人能想到的北狄人難道就想不到?所以他們沒有按照正常的戰爭走勢推進,而是通過水道逆流而上直抵青州,直接繞開了前麵幾個州。

    和大禮交戰那麽久,估計北狄人也看出了大禮內部空虛,前線大禮填進去多少人他們會不知道嗎!所以他們索性賭了一把,賭其他州根本沒有實力布下足夠的兵力來抵擋他們的奇襲。

    果然,事實恰如他們所料,三萬士兵幾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青州。

    青州的百姓也沒想到,不過是一夜的功夫,竟然變天了,這青州竟然成了北狄人的地盤,不順服北狄的地方官全部被殺了,屍體就掛在城牆上。

    他們這是要殺雞儆猴,告訴下麵的百姓,如果不乖乖投降,聽命於他們,就會落得和那幾個地方官員一樣的下場。

    等大家反應過來要逃時,各個關口已經被北狄士兵控製,根本沒有外出的路,大家就猶如北狄人甕中的鱉,隻能聽之任之。

    而北狄人也對外放出了狠話,如果大禮敢派軍隊來攻打青州,那他們將屠城!

    此話一出,大禮果然不敢再輕舉妄動,那可是數十萬條生命啊,因為誰的一句話、一個決定而葬送了這麽多條生命,那可是千古罪人。

    其實換位思考,站在北狄人的立場來看就知道他們為什麽敢采用那麽冒進的方式——

    西北戰場上是雙方的主要兵力在對抗,以大禮完全被壓著打的局勢來看,北狄即使再分出五分之一的兵力去其他地方,大禮依舊隻有挨揍的份。

    而大禮要想對付北狄這股分出來的兵力隻有兩種方法:

    要麽從主戰場上調兵來對付青州,這樣一來,北狄突破大禮前線估計隻需要幾天的時間。

    要麽集合其他州的兵力來對付青州,這樣雖然不用動主戰場上的兵力,卻又會有另外一個問題,其他州內部防禦空虛,又給了北狄趁虛而入的機會,一旦又出現青州的情況,北狄的手裏將會又多一個籌碼。

    現在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對大禮都是極為不利的。

    當然上位者最會權衡利弊,隻失一城和為了救這一城而搭進去更多城,孰輕孰重他們還是知道的,因此就注定了他們在青州這件事情上隻會采用消極拖延的方式來應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