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搞笑的是,那位曾經嫌她“太土”的男同事,居然主動約她吃飯。原來遇見愛情就這麽簡單。

    所以,天生就有愛情,幾乎所有的女人都盼望自己能夠一笑傾城再笑傾國,幾乎所有的男人都期盼自己能夠坐擁美人,哪怕是輸了江山還有她。

    當然,愛情不一定一見鍾情,不一定是瞬間迸發,但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總是很容易迸發愛情的,這是“先天條件”的吸引所致,美貌、身材和智慧、財富,總是有天然的吸引力的。

    有人說,選美比賽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男人好色。

    幾乎所有的男人都會愛上絕色美女,而忘記美女身體裏那顆心靈是否同樣美麗。世俗愛情有非理性的底紋,所以女人的美貌總是吸引男人的致命因素。其次,就是身材。男人們都喜歡“魔鬼身材”,到底什麽是“魔鬼身材”,不同的男人有不同的看法,但高挑挺拔、豐乳肥臀,絕對是具有致命誘惑力的先天條件。走在街上,男人的目光,總會在不同的女人身上徜徉。試想,一個幹癟女、一個肥碩女和一個窈窕女,誰能第一時間吸引男人的目光?

    當然,對於男人來說,智慧的女人也是極具吸引力的,會讓他們產生了解的欲望,更願意去親近去征服。

    花瓶女的吸引力是一時的,智慧女的吸引力是一世的。

    智慧女人的一個動作、一個微笑,甚至是一個回眸,都足以吸引對方。沒有智慧的女人,即便是沉魚落雁、國色天香,也難以長長久久地“激活”他心中的“愛之圖”。智慧是一種亙古的味道,能夠讓“一見鍾情”變成天長地久。

    如果某個女孩,正好與某個男孩的“愛之圖”契合,那麽愛情就會從天而降。

    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就是因為心中的“愛之圖”各不相同。

    愛情的事情,別著急,月老早已為你牽好紅線,就等你的“先天條件”修煉到家,迎接你的丘比特神箭。

    第二節 愛情源於心理需求

    愛情的萌發,源於“先天吸引”,那麽愛情的存續,有源於什麽呢?

    為什麽很多男人和女人在陷入愛情後,會覺得苦惱,覺得不滿意?

    又為什麽明明愛著對方,可內心卻總感到空蕩蕩,感到沒有著落?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因為,他或者她,不是你想要的那個人。

    所以,在愛情的初期,就要看清楚自己的愛情需求,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麽樣的戀人,再決定愛還是不愛,這樣,才能夠給愛一個良好的根基。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根據自己的愛情需求選擇戀愛對象,然後彼此能夠找到最好的契合點,那麽,你們的愛情就能夠是雙贏的,就能夠幸福長久。

    所謂愛,就是關心、理解、尊重、忠誠、體貼、安慰。這是最基本的愛情需求,也就是必須滿足的愛的形式。與止同時,也不排斥其他形式。每個人因為家庭背景和生活經曆的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愛情需求。

    如果你從小缺少家庭的溫暖,那麽,在愛情裏,你的需求就一定是溫情的親情式溫暖。這個時候,即便對方的其他條件看起來與你很不般配,隻要他或者她給你的溫暖是最大化的,那麽你就會將愛情寄托到他或者她身上。

    如果你從小生活在一個很貧困的家庭裏,那麽,在愛情裏,你的需求可能更多的就是金錢,這種需求看起來似乎過於勢利,過於世俗,但是對於個人而言確實正常的,因為其安全感就來自於婚姻帶來的物質保障。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浪漫,所以愛情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比如柔情、比如驚喜、比如新潮、比如時尚,事實上,愛情對浪漫的需求並沒有那麽大,普通的浪漫不過是偶爾的鮮花禮物和燭光晚餐,而真正的浪漫,是兩個人發自心底的舉舉案齊眉、朝朝暮暮、纏綿悱惻。

    總之,不管你的愛情需求是什麽,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才能夠明確自己的愛情方向,才能夠擦亮眼睛選對自己的愛情方向。愛情沒有標準,婚姻沒有範本,別人的好愛情,放在你身上,就不一定讓你心滿意足;而別人的幸福婚姻,放在你身上,就不一定算得上美滿。

    看過80年代那部老電影《人生》的朋友,一定還記得高加林吧,我身邊就有一個現實版的高加林。在上大學之前,這位男性朋友就和村支書的女兒秋雲談了戀愛,後來,這位男性朋友上了大學,又和係主任的女兒馮丹藍談起了戀愛,雖然秋雲找了他幾次,他的父母也責怪了他好幾年,但他還是執意和秋雲分了手。再後來,依靠馮丹藍的父親,這位朋友留校做了老師。可沒想到,馮丹藍又喜歡上了一個銀行白領,和他分手了。後來,他為了能夠在城市立足,出人頭地,買房買車,把戀愛對象定位為:有錢有勢的家庭的獨生女兒。朋友們說他攀附權貴,可他卻堅持自己的擇偶標準,他說自己生來就是窮人的兒子,如今是一個窮教師,依靠自己很難改變當下的生活狀態,而且自己下麵還有兩個弟弟都在上學,而父母都是農民,除了從土地裏刨出糧食之外,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所以,他是家裏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他沒有心情也沒有資格去談什麽風輕雲淡的愛情,我能夠做的,就是通過愛情這步棋,讓自己能夠生活的更好,能夠掙更多的錢,來支持兩個弟弟和父母。

    這個社會越來越現實,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年輕人大學畢業後,都被拋進了求職的大軍,一個人在異鄉漂泊。住在簡陋的出租屋裏,拿著微薄的薪水,身邊沒有親人朋友,有的隻有一個名字,叫做“蟻族”,這個時候,他們對於脫離生活困境的渴望,讓他們中的不少人,有了通過婚姻改變生活的渴望,這種渴望,說不上對錯,隻是個人的愛情需求而已。隻希望,大家都能夠在找到自己需要的愛情後,持之以恒,珍惜愛情。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愛情的終極需求,那就是安定。俗話說,一個蘿卜一個坑,愛情就是要找到適合你的那個坑,然後安定下來生活。不管是求的是什麽,最終都需要一個安定的家,一個安定的婚姻。每個人,之所以需求愛情,尋求婚姻,無非是為了一個安定的小窩,一個為你亮著的燈,一頓家常的飯菜,一個相視而笑的愛人。所以,不管是金錢、權勢、溫暖、溫存,所有的中間需求,都是達到安定的手段,愛情的最終目標,還是一份安定的婚姻,一個安定的家。

    第三節 陷入愛情的各種因素

    為什麽你會陷入愛情?

    有一句已經被無數人嚼爛的台詞:“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那麽,到底是什麽因素讓我們陷入愛情?是男人的“壞”?還是女人的“愛”?

    幾年前,女人常常以一句台詞“你是一個好人”作為分手的開場白,又常常以一句“他待我好”作為接受求婚的判詞,而結果呢?那些選擇壞男人的女人,最後總被那些自認為無微不至的照顧傷的體無完膚。

    從古至今,“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不知傷害了多少女人。可明明這樣,還是有無數女人在這條路上前赴後繼。

    有調查顯示,多數女人喜歡“壞男人”皆是因為“壞男人”體貼、瀟灑、會哄人,有刺激感。所以把“壞”男人比作罌粟絕不過分,可是為什麽還是有那麽多的女人非要嚐試呢?追其原因,很多女性都有“救世主”情結,總覺得自己能夠像《流星花園》中杉菜改變道明寺一樣譜寫一段新的戀曲。

    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實驗證明: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受父母的基因影響,人格塑造80%在5歲之前就會定型,而其他部分,則會在以後的生活經曆中,進一步完善和塑造。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不是不可能發生,隻是發生的概率小之又小。如同學習體操一樣,受韌帶的柔韌度影響,一旦超過一定的年齡,就注定與體操無緣。有些持有極端觀點的心理學家甚至直接斷言:“人的性格不可改變”。

    這幾年,星座理論在年輕人中間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人的性格的確是有天生的、固定不變的因子的,所以懷有“救世主”情懷的女性或者男性,都很容易在愛情中迷路,繼而陷入迷途。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例子,走在街上,偶然見到中學同學,很多年過去,麵容已經改變,但是幾句話談下來,你會發現對方還是原來的那位同學,有時候忍不住還會不經意地開口說一句“你一點都沒變”。然而事實上,沒變的不僅僅是對方,還有你自己。因為性格是不會輕易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明顯的改變的,即便是改變,很多也僅僅是表麵上的收斂,或者隱藏,而並非真正的改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