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現象可以去理解、可以去解釋、可以去研究、可以去……但愛情的美隻能在感動中得以體會,那是一個充滿了想象與超脫現實的生命經驗。

    為了愛情我們可以生、可以死,為什麽不可以動動腦子?

    愛情是一件無法用言語解釋清楚的事,盡管有不少心理學家曾試圖詮釋它。

    愛上一個人,就像種下一棵桃樹,你天天給它澆水、修苗,你天天花出很多精力等它長大,然後桃樹開始生枝、開花,然而你卻因為樹上來了幾個蟲子就離開了它。

    “丘比特之箭並不是像傳說的那樣射中情侶們的心髒,它射中的是大腦中的4個區域。”

    一位著名的醫學專家曾說:多年來,醫學忘記了愛情是疾病防治中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愛情醫學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愛情心理學家的忠告:愛是平等的,愛是先給予後回報,相互了解、理解和關心是通向幸福的橋梁。

    你知道愛情的“三K主義”和“三不主義”嗎?“三K主義”是來自女人陣營的調侃,“三不主義”是男人的主張。

    假如愛情也有超市,會是什麽樣子?……假如愛情也有超市,可不可以開票報銷?

    “合資”的情感故事已經成了許多白領的忌諱,共識就是別和工作夥伴、生意夥伴談情說愛。這其中究竟有幾分道理?

    愛情到底是什麽顏色的?又是什麽滋味呢?沒有答案。隻是,愛就實在地愛過了!

    男人因為女人而長大,女人因為愛上一個男人而長大。

    女人的愛情

    男人和女人,永遠都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即使彼此相愛,也會在做著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想著不一樣的問題。男人與女人的哲學,是兩個宇宙間的事情,永遠弄不到一起去。所以世上才會有一種悲觀的說法,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其實,女人的愛情觀原本就與男人的大相徑庭。對於憧憬著迥然不同的愛情的男女,婚姻顯然是一盞燈,豁然照亮了對方不同的內容,你爭我鬧間,誰都以為自己的才是真諦,互不相讓的兩股力量,最終共建了那座墳墓——女人的愛情觀埋葬了男人,反之亦然。

    作為女子,不便妄說男兒的觀念。把女人的愛情觀講講清楚,至少可以讓男人們看看,自己是否接受得了,承受得住。或許還可以減少幾座墳墓,那樣最好。

    女人的愛其實是最滑稽最混亂的。女人愛上了一個男人,便會依從他如依父親,又會憐愛他如疼兒子;會尊敬他如師長,又會寵愛他如小弟;想師從於他,學他的知識,又想教導他,把他侍弄成自己的徒弟;時而親他若友,轉瞬間又會憤若仇敵;希望成為他的女皇、母親、惟一的女主人,卻又心甘情願地做他的丫環和女奴。

    女人的愛情還會使她變得俗氣。男人愛上她的時候,她坐在台燈前一手拿一支香煙,一手拿一本米蘭·昆德拉的小說。她可以和男人徹夜長談小說的藝術,還有音樂和哲學。然而,一旦這個女人陷入愛河,她便會不停地想:今晚該給他做什麽吃?是水餃還是牛排?是雞湯還是米粥?是大白菜還是小白菜?絕不會再談大江健三郎或者愛倫·坡。她還老愛霸道地說:別穿那件衣服,難看死了!快穿這件我給你新買的。即使最不擅長女紅的女人,在初嫁之時也會熱衷於為她的男人織件毛衣或毛背心(至少也得有雙毛襪子)什麽的,而彼時的丈夫倒寧願穿著舊毛衣與她相擁而吻。

    愛情有時候甚至還會讓女人變傻,讓男人心裏暗暗敲鼓:這女子的智商怎麽會越來越低了呢?一個女人愛著的時候,總愛不厭其煩地問些傻問題:如果我老了你還會愛我嗎?如果我的牙都掉光了呢?如果我死了以後你還依然愛我嗎等等。在女人那裏,正確的答案永遠都該是YES。如果哪位先生認真起來,冥思苦想後說,那得看你老了以後是不是很囉嗦,雲雲……那就開始挖墳了,至少是點燃了導火線。

    女人既憧憬羅曼蒂克,又熱衷瑣屑生計;既望夫成龍,又惜夫若子;既嬌癡纏綿,又詭譎多變。對於愛情,女人的占有欲實在是很強的,總想一生一世地擁有那種叫做愛情的東西。好在女人大都有母性的潛質,有時也溫厚寬容;好在有些男人也比較乖巧,早就從她媽媽身上看透了女人的癡傻。否則,世上就不會有人相安無事地走過銀婚、金婚、鑽石婚了。

    愛情需不需要純粹

    這是一個頗有文學才情的女性心理學家的感悟:

    我的女朋友都是好心的女人,她們在很年輕的時候,愛上一些特別有才氣的藝術家,她們不顧一切,不求回報,無怨無悔,後來,愛情變成了折磨,藝術家漸漸成熟,漸漸出名,漸漸地又有了別的愛情。

    我的女朋友一個個在年輕時容易氣傲,眼裏容不得沙子,不願意身邊的男人過著三心二意的生活,盡管他辯解說他還愛她,盡管他說那是藝術和幻想的需要,她還是請他提著行李滾出自己的生活,盡管他走後她還是覺得自己的心裏有他的名字。

    她們用孤獨的自愛來陪著自己,一年又一年,當發現大多數的男人都容易犯一些花心的錯誤的時候,她們開始迷惘,當初的絕情是否必要。她們開始覺得,那些男人離開她們以後,後來走向他們的女人都是因為他們出色了成功了,而她當初愛上他的時候,他沒有經曆,一無所有,誰能像她當初愛他那樣純粹?

    我對她們說,愛上一個人,就像種下一棵桃樹,你天天給它澆水、修苗,你天天花出很多精力等它長大,然後桃樹開始生枝、開花,然而你卻因為樹上來了幾個蟲子就離開了它。那些蟲子有的不請自來,桃樹長得好看,它有著吸引蟲子的魅力,但它沒有錯。有時候桃樹不懂事,它也想逗一逗經過它身邊的蝴蝶、彩蟲、蜜蜂和蒼蠅,看看它們到底有多美麗,那隻是因為它還年輕和天真,你種下了它,就要有耐心等它真正成熟,你還要把自己變得很好,讓它覺得你們之間真正的需要。

    你對它沒有了耐心,你主動離開了它,說明你愛它不夠,離開它就不要以後再後悔,說自己種下了一棵桃樹,而結果的時候卻落在別人的手裏。愛情有時就像一棵樹,你愛上一個人,就會沒有心思和胸懷再去接納另一個人,這樣你就拒絕了其他的樹,也許那些其他的樹比你愛上的那棵樹看上去更有價值更值得愛,你還是隻愛你愛上的那棵,而寧願失去整片的森林。

    愛意味著失去,意味著放棄,意味著堅守,意味著你把一棵你愛上的平常的樹看成一片你眼中的森林。在你的眼中他(她)已經成了一片繁茂的森林,這個時候你還求什麽呢?你們互相把自己變成對方的森林,千姿百態,五彩繽紛,你所要的就在於細細體會從容觀察它的美。

    別讓愛情發生“錯覺”

    青年男女在尋偶過程中,經常會形成一些“愛情錯覺”。有一位性格開朗活潑的小夥子,許多人都喜歡跟他談家常、開玩笑。在他常接觸的人當中,有位姑娘也非常活躍而健談,倆人常常在一塊兒談得很投機。時間久了,小夥子感到這就是“愛情”,於是就告訴別人說某某愛上了自己。當這位姑娘聽到別人的議論後,感到莫名其妙,而且非常生氣,因為她根本就沒有愛這小夥子的意思。後來,她不僅對這個小夥子產生反感,同時自己也變得很抑鬱了。實際上,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就是那位小夥子的“愛情錯覺”。

    所謂“愛情錯覺”就是某人自以為別人愛上自己的主觀感覺。產生這種“愛情錯覺”的人常常是自己愛上了對方,於是想著對方也一定在愛自己。這種現象在青年男女身上是很容易發生的。

    雖然我們說人的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麵存在很大差異,但某些人在某一方麵卻可能很相似,正因為有這種相似,於是才有了“人以群分”的現象。這樣的人在一起有共同的話題,容易接近,時間久了就發展成了一種友誼。對青年男女來說,彼此雙方在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麵的相似可能是發展愛情的前提,但愛情的前提與愛情的本身並不是一回事。有的人性格外向,開朗活潑,善於交際,給人以親切和藹之感,這種性格不僅僅表現在對某人是這樣,對其他人也是這樣。如果有的異性以為這就是愛情的表示,可能引起不該有的誤會,甚至還可能將初露的一絲愛情給扼殺了。“愛情錯覺”是可以避免的,一般說來,青年人在和異性接觸上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感覺”,不要以為某個異性對自己比對別人親熱些、合得來些就是愛上自己,要全麵謹慎地判斷,或旁敲側擊,或托人打聽,一定要將事情弄清楚,根據真實的“信息”,再做出擇偶的決定。

    愛情保質期有多長

    愛情的保質期如同食品、飲料的保質期一樣,要想鮮而不腐,必須具備幾個先決條件,如防腐措施、密封措施以及儲存環境等,靠自然放置要不了多久就會變質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