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所描述的社區中,人們的思想被過去的環境災難所控製,這場災難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現代文明的技術基礎設施,而災難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仍然是一個謎。統治階級希望將這場災難變成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就像與過去有關的一切。

    小說中有著亞洲根源的社會所設定的自然風貌使人聯想到現在北半球的自然環境,很可能屬於如今的芬蘭或瑞典。而北歐地區為何會出現亞洲血統的社群,是小說中另一個引人入勝的秘密;書中並沒有向讀者解釋,這可能暗示了自我們這個時代之後必然出現的全球人口流動和遷移。在歐洲神話中,亞洲人民擁入歐洲,以及隨之而來的歐洲文明在新移民腳下所受的破壞,是歐洲曆史意識的一個啟示性主題,而它已在《水的記憶:茶師之經》中進行了令人著迷的思想實驗。

    小說的年輕主人公諾莉亞渴望成為茶藝大師,她試圖找到人類一直以來所延續的生活方式和聯結各個時代的傳統之間的聯係,她所實踐的傳統生活方式具有一種寶貴而重要的意義。諾莉亞是古老的茶藝大師家族的後裔,其父唯一的孩子,因而她成為第一位女性茶藝大師。這並不是每個人都樂意看到的,因為很多人認為女性不能恰當而有尊嚴地執行茶道儀式。潔淨的水資源的稀缺使茶道顯得更加尊貴,然而諾莉亞和她的父親共同保守著一個秘密:山裏有泉水,他們每天都從那裏獲得幹淨的水。沒有人知道這個泉眼,也不可能知道。因為知識就是力量,它與權力階層的需要密切相關。

    《水的記憶:茶師之經》一書延續了21世紀文學中的反烏托邦傳統,類似於之前許多批判極權社會的經典著作,例如葉夫根尼·紮米亞京的《我們》,阿道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或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依達蘭塔的這部小說是特別根據新千年的主題創作的,與環境災難和氣候變化造成的全球威脅密切相關。在本書中,水是一種特別寶貴的資源,其使用受到各種監管機構的嚴密控製。政府對公民無處不在、深入個人生活、細致入微的監管控製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而小說中占據重要位置的茶道,對傳統的感受和體驗,以及對適度物質生活的欣賞則成為這種控製的對立麵。

    在風格和價值觀方麵,本書與歐洲文學一直以來試圖將中國和日本文學融合到自身傳統中的現代努力密切相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亞洲詩歌傳入並融入芬蘭文學後,其中密不可分的是對東方哲學和美學的喜愛和欣賞。像西方其他國家一樣,在芬蘭尋找與現代化、技術化和異化生活相反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的過程中,正是對亞洲文學和文化的喜愛填補了這一空白。東方詩歌指明了一種基於簡單的形式,一種重視審美品質的沉思的生活方式。本書利用這種現代文學傳統,富有想象力地再現了與當代世界緊密相關的文學主題。

    (李穎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