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蘇聯人的一封公開信

    [美]Stanley High

    大家害怕今後五年十年二十五年之間會有一次破壞性更大的戰爭,這種恐懼一日不去,世界上的人一日談不到自由自在的精神。

    因為在勝利中最受威脅的,莫如人類自由自在的精神不得發揮,無法作創造的活動。過去就靠這種精神,使我們脫離叢莽,以有今日;使美滿的生活一天天的跟我們多數人士接近;並且使我們相信,我們,我們的子孫和社會,能夠建立一個更美好的前途,來代替循環不已的破壞、劫掠、和慘死。這些信念,是要靠自由精神及其創造活動促成的,對未來的希望也全部建築在這種精神上。而將來的世界性質如何,趨向如何,大半要看蘇維埃聯邦,合眾國,和大不列顛采取的方針,——是協調與諒解呢,還是猜疑與惡意。

    為締造將來的世界爭取機會起見,我們曾共同作戰而獲得了勝利。但這個將來的世界就在勝利中受到威脅。凡是見到這一點——並且為了一切民族最迫切最企求的需要起見——而為之努力的人士,將被認為比政治家更高的人物。他們將被認為真正的“人”,被認為“解放者”。

    英美之間的協調與諒解,早已具有廣大而深厚的基礎,可以成為建造世界的磐石。但若這次大戰的結束真是和平而非僅僅是休戰的話,三大盟國目標的一致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單從各國自身的利益來看,除此以外,更無旁的萬全之策。這一層,美國很明白,俄國一定也明白。

    (雙方共同的需要)為了國民的福利與進步,最迫切的需要是長時期的和平。每個國家都對民眾一再許諾,說要不斷的提高生活水準及其內容。沒有和平,這諾言即無法兌現。

    俄國在經濟方麵還有漫長的途程需要趲奔,工業尚未完全發展,戰時受到無可估計的損失,它的需要和平簡直到了生死存亡、非此不可的地步。德國侵略者在占領和撤退時,破壞俄國最優良的農地一萬五千萬英畝,相當於美國農田一半的麵積。幾十座俄國城市被毀滅的程度,從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九十五。全部或局部被毀的工業設備,包括全國鐵工業的百分之六十一,生鐵業百分之五十九,鋼鐵業百分之五十,鋁業百分之七十七,煤業百分之六十;還有全部的水銀與鋼鐵產物。至今還在開工的俄國工廠,泰半都須修理或更新。機器運用過度已有多年。不少已經陳舊不堪。斯諾在《周六晚報》上說:“公共建築物久已失修。房屋建造,除了軍事必需的以外,自一九四一年七月起即告中止。個個人的衣服破爛不堪。事實上除製服以外,絕對沒有衣服生產。成千成萬的人獨一無二的靴子裝著紙鞋底。”莫洛托夫在舊金山說:“我們相信能夠修複這些破壞,並且重建得比以前更好。但這是一件艱巨的工作。”

    俄國的領袖們應當知道,他們的重荷如何可以大大地減輕,複興的巨業如何可以大大地加速,倘使由於協調之故,美國與英國能夠把生產力跟蘇俄的輪軸配合的話。這決不是憑空臆斷之事。美、英、蘇三國曾經和衷共濟,一致合作過來,極有成效,而且對各國都有利。他們的合作奠定了戰前蘇聯工業的基礎,作成了美國不少利息優厚的交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