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reference_book_ids":[7039250499937242120]}]},"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二 童年與教育

    一六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一個嬌弱的孩子在巴黎受洗禮,名字叫做法朗梭阿·瑪麗·阿魯哀(Francois-MarieArcuet)。後來他自己命名為服爾德(Voltaire)。這個名字有人說是阿魯哀家某處產業的名字,又有人說是阿魯哀三字的化名;穿鑿附會,莫可究詰。

    服爾德的嬌弱是與生俱來的;他卻把這種弱點作為武器。他從小就身心活躍,三歲的時候,他的教父夏多紐夫神甫(abbedeChateauneuf)教他背誦拉·風丹納的《寓言》,與一首不可知論派(agnostique)攻擊一切宗教的詩,題目叫做《莫伊撒特》(Moisade):

    基督徒,暹羅人,大家都研究推敲,

    有人說白,有人說黑,總是不一致。

    無聊與盲信之徒,

    會輕易接受最荒誕的神話。

    夏多紐夫對他的老友尼儂·特·朗格羅得意地說:“他隻有三歲,已能背誦《莫伊撒特》全詩。”服爾德跟他學會了做詩,也學了他的樣厭惡盲目的熱狂者。阿魯哀書吏的長子是冉遜派的信徒,狹隘的宗教的崇拜者。服爾德在宗教問題上所表現的激烈的情操,一部分定是由於厭惡這個不堪忍受的長兄之故。

    他十歲時進耶穌會教士主辦的路易中學(CollegeLouisleGrand)。他們用著他們的模型來教育他。所授的科目有拉丁文,有修辭學,養成學生尊崇古典文學的心理,如史詩,悲劇,語錄之類。他們也很重視儀式,教學生嫻習上流社會的節度。法朗梭阿·瑪麗·阿魯哀和他們倒是非常相得。

    象他那樣幼小而思想廣博的學生,耶穌會教士還是第一次遇見。“鯁直溫厚的”卜萊神甫曾經感動地說:“他歡喜把歐洲重大的問題放在他的小秤上稱過。”但這位中學生究竟還是孩子,難免有時要作弄他的老師。路易中學的慣例:要待小禮拜堂聖水缸裏的水結了冰方才生火。怕冷的小阿魯哀便把院子裏的冰塊偷偷地放入聖水缸裏,這種玩意可說是他的運命的先兆。

    他十二歲時已能毫不費力地寫出華麗平易的詩句,醉心學問的神甫們對於這個神童的憐愛自然可想而知。他們把他的詩作傳布出去。其中有一首被夏多紐夫拿給尼儂·特·朗格羅看了,那位美貌的八十老婦人就要求把作者領來見她。神甫便依言領了他去。她問他對於冉遜派論戰的意見,覺得他頗有膽量,心思巧妙;後來她臨死的時候遺命送他一筆小款子作為書籍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